[实用新型]抗电冲击电源开关无效
申请号: | 89203045.3 | 申请日: | 1989-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45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杨荣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荣昌 |
主分类号: | H01H13/56 | 分类号: | H01H13/56;H01H9/54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晋光 |
地址: | 上海市南市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电源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开关,具体地说,是一种推推式电源开关,具有抗开关开启电冲击电流的能力。
电源开启瞬间,有冲击电流产生,尽管时间很短,但电流峰值却常常高达额定电流的十倍以上,对负载有严重的损害。例如,频繁开关电视机,会大大缩短显象管的使用寿命。为此,中国专利局在1988年4月27日公告了“电视机延寿开关”实用新型专利,其申请号为87204629,申请日为870924。该专利公开了在推拉式电视机开关中增设一只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附加电路的技术解决方案。然而,为了适合对电源回路双切断的要求,目前,该专利权人在市场上所公开的是带有两只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附加电路的推推式电视机开关,它比已有推推式电视机开关,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较好地抗击开启瞬间冲击电流,有效地延长了电视机寿命,但是,还存在若干待改进的地方,例如:从示波观察可知,限流还不令人满意;必须使用两只热敏电阻器附加电路,增加了成本和组装困难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推推式双切断、单一热敏电阻限流附加电路的抗电冲击电源开关,并进一步改进已有技术的机械结构,缩小体积(在同等工作条件下),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1.将已有推推式开关中的对称圆顶开关滑块改为不对称圆顶开关滑块,即两个圆顶与滑块槽纵向中心线相垂直的两直线间有适当距离,也即两侧圆顶纵向座标非对称,呈一前一后结构。这样,可使与圆顶在前相应一端开关省去热敏电阻器附加电路;2.将原有金属支架与塑料底盒改造成带支架的底盒,一次注塑成型;3.对已有技术中的动触片对称支承改为非对称支承。这样,易于实施缩短动触片及压迫动触片的簧片长度,节省材料并缩小开关体积,即本实用新型包括推杆、弹簧、定位自锁杆、上盖、底盒、定触片接线片、动触片接线片、簧片、动触片、中间触片、热敏电阻、定触片和圆顶开关滑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节省一只热敏电阻和一个中间触片;2.采用支架与底盒连体,省去金属支架;3.在同一开关电流规格下,本实用新型推杆可缩短,底盒体积可减少;4.从机械结构上改进了合理的暂态限流延长时间,提高了限流效果;5.节省动触片及簧片材料。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附图实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圆顶开关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动触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簧片结构示意图。
下面根据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提供技术细节。
图1中,本实用新型包括推杆1、弹簧2、定位自锁杆3、上盖4、底盒5、定触片接线片6和7、动触片接线片8和9、簧片10和11、动触片12和13、中间触片14、热敏电阻15、定触片16和17、圆顶开关滑块18和支架19。其中,支架19与底盒5联成一体,采用ABS塑料,一次塑注成型。图2中,圆顶开关滑块18上有圆顶20和21及槽22,圆顶20与21不对称,圆顶20垂直于槽22的纵向中心线同圆顶21垂直于槽22的纵向中心线间有一适当距离。由动触片12、中间触片14、定触片16、簧片10和动触片接线片8,定触片接线片6及热敏电阻15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把开关,受圆顶开关滑块18上的圆顶20控制。同样,由动触片13、定触片17、簧片11和动触片接线片9、定触片接线片7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把开关,受圆顶开关18上的另一圆顶21控制。热敏电阻15跨接于中间触片14和定触片16之间,采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使用时,例如动触片接线片8和9分别接电源,定触片接线片6和7分别接负载,先使本实用新型开关置于常态,则奇次推进推杆1时,电源与负载接通,偶次推进推杆1,电源与负载断开。奇次推进推杆1保捕タ鼗?8上的圆顶21通过簧片11控制动触片13使定触片7接触在先,而圆顶开关滑块18上的圆顶20通过簧片10控制动触片12使与中间触片14接触在后,延时限流之后再经中间触片14联结定触片接线片6,完成一次开启电源。图3中,支承接触面23和24不位于动触片12和13的中心,与已有对称支承相比缩短了长度。图4中,簧片10和11分别与动触片12和13相适配,以便装配时使两端实施紧联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荣昌,未经杨荣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30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