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短片板簧加热步进电炉无效
申请号: | 89203156.5 | 申请日: | 1989-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69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1-15 |
发明(设计)人: | 曹希斌;麦克元;段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希斌;麦克元;段维华 |
主分类号: | F27B9/06 | 分类号: | F27B9/06;C21D9/02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云,旃习涵 |
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短片 加热 步进 电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簧的淬火加热装置,特别是一种专用的电炉。
目前,有关厂家使用的板簧加热电炉皆为加热长片的,用它来加热短片既不经济,其热效率又太低(小于40%);这种现有的板簧加热电炉的送料机构为双梁矩迹步进送料机构,其结构复杂,虽然采用价格昂贵的高级耐热钢作为纵梁,但它的热疲劳寿命仍较短,维修量较大,成本较高;另外,这种加热电炉的工件温度控制不稳定,不能与执行系统联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短片板簧的步进式电炉,其热效率高,结构简单、灵活、维修量小,整个炉子造价低,工件温度控制稳定,并可与执行系统联锁。
实现上述目的的电炉具有炉体、加热元件、送料机构及温度检测控制装置几部份,其显著的特征是,(a)送料机构包括纵梁,使纵梁作上下运动的油缸和使纵梁作前后运动的油缸,输送并支承板簧的纵梁采用普通钢与耐火砖混合的单梁结构,形成活动炉底;(b)炉膛的优化尺寸为,长L=2300~2500mm,,宽W=850~950mm,高H=70~90mm;(c)电炉的温度检测控制装置为比例、积分、微分(PID)炉温自调装置,该装置由可控硅调压器和PID调节器连接构成,其温度感应件为红外线感温元件。
下面依照附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对本加热电炉的结构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送料机构示意图;
图4为炉温自调装置的示意图。
各图中的序号表示:加料台1,进料炉门2、炉体3、红外线感温元件4、加热元件5、炉顶6、自动脱料口7、送料机构8、纵梁前后运动油缸9、纵梁上下运动油缸10、拉杆11、杠杆12、纵梁13、耐火砖14、板簧15,红外光电调制器16、PID调节器17、可控硅调压器18、支架19。参见各图,整个板簧加热步进电炉包括炉体3、加热元件5、送料机构8和温度检测控制装置几部份。送料机构8包括两根纵梁13、纵梁前后运动油缸9和上下运动油缸10,纵梁13为普通型钢与耐火砖14的混合结构,作为活动炉底。纵梁延伸出炉体的部份构成加料台1,纵梁前后运动油缸9和上下运动油缸10装于加料台1下,油缸9与加料台连接,油缸10与拉杆11连接,拉杆11连接着杠杆12的一端,杠杆12的另一端通过滚轮支承接触纵梁底部。送料时,油缸10使拉杆11后移,杠杆12使纵梁13及其上面的板簧15上升,油缸9开始启动,将纵梁13沿杠杆12上的滚轮前推,到位后油缸10使拉杆11前移,纵梁13及板簧15下降支承于固定炉底上,油缸9再次启动,使纵梁13后移,从而纵梁13完成一次矩迹步进送料。本加热电炉的炉膛尺寸作了优化,以获取较高的热效率,各尺寸为,长L=2300~2500mm,宽W=850~950mm,高H=70~90mm。电炉配置有比例、积分、微分(PID)炉温自调装置,该装置由可控硅调压器18和PID调节器17连接而成,其红外线感温元件4装于炉膛之中。可控硅调压器18的信号输入端与PID调节器17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而其输出端与可控硅SCR1和SCR2连接,PID调节器17的信和输入端经红外光电调制器16与红外线感温元件4连接。电炉工作时红外线感温元件4感温后,经红外光电调制器16调制,把放大后的信号进行整流送至PID调节器17的显示仪表,并由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输出0~10mA的信号至可控硅调压器,产生相应的触发脉冲相移,调正可控硅SCR1和SCR2的导通程度,使输入电炉中加热元件5的电压几乎无惯性地作相应改变,並克服炉温的偏差使其准确地回复到原来的给定值,同时控制送料机构的油缸9、10的动作,板簧到达淬火温度时,所述的炉温自调装置使送料机构动作,将板簧脱于自动脱料口7,再作淬火处理,若板簧达不到温度,所述的炉温自调装置就自动锁死送料机构停止送料。本加热电炉的炉体底部为钢支架19架空结构,采用地脚螺栓与地面固定,以使其重量降低,并可随工艺调整作任意移置。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效果:(1)电炉的送料机构采用普通钢与耐火砖混合结构的单梁,可简化结构,降低重量,节省原材料。纵梁位于炉膛外,不受炉膛内的高温作用,因此可采用普通钢,从而大幅度降低成本(整炉造价可下降20%),提高使用寿命,也使维修工作量下降;(2)优化后的炉膛空间尺寸比现有的同类电炉明显地减小,因此炉内的温差也有所减小,热效率可提高到41~45%;(3)炉子配置了PID炉温自调装置,并且它与送料机械联锁,炉温的控制精度可大大提高,板簧淬火可节奏化,从而使淬火硬度得到优化,进一步提高疲劳寿命;(4)炉体的底部采用钢支架架空支承的结构,整炉可随工艺调整任意吊装移置,故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希斌;麦克元;段维华,未经曹希斌;麦克元;段维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31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