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反转汽车摇把无效
申请号: | 89203473.4 | 申请日: | 1989-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26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1-15 |
发明(设计)人: | 许政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政武 |
主分类号: | F02N1/02 | 分类号: | F02N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转 汽车 摇把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发动汽车用的摇把。
现行的汽车点火用的摇把由主动杆、直角形摇柄、摇柄套组成。主动杆前端两侧对称位置各有1个凸出的卡销。起动汽车时,将摇把主动杆摇入汽车前部的摇孔中,手握摇柄套的一端用力转动摇把,使发动机点火。使用这种摇把起动汽车时,如果发生汽车提前点火的情况,就要出现反转,而容易将握摇柄的手打伤,这是很危险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安全的汽车摇把,一旦发生汽车提前点火而出现反转的情况时,可保证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由主动杆、2个棘轮、直角形摇柄、摇柄套、2个定位螺母、螺旋状弹簧组成,主动杆前端两侧各有1个卡销,每个棘轮中部均有1个圆柱形平底凹槽,凹槽底部各开有1个圆形通孔,通孔周围均布有若干个表面呈倾斜状的齿牙,使这2个棘轮圆形通孔套在主动杆后部,并使其齿牙与齿牙相对。根据它们在主动杆上所处的前、后位置,上述2个棘轮称为前棘轮与后棘轮,上述的螺旋状弹簧位于此前、后棘轮的凹槽之间,亦套在主动杆上。直角形摇柄竖直段一端与后棘轮外侧焊接成一体,其水平段一端套有摇柄套。在后棘轮一侧的主动杆后端的螺纹上,旋套有2个紧靠在一起的定位螺母。在凹槽之间的螺旋状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前、后棘轮相接触但不受力的情况下,后棘轮则和与其靠近的定位螺母正好相接触或靠近,此时,前棘轮就在主动杆上所在的位置与主动杆相固结,如焊接一起。而后棘轮则可在前棘轮与前定位螺母之间沿主动杆在受力情况下来回滑动。
使用时,手握摇柄套一端稍用推力压缩螺旋状弹簧,使后棘轮与前棘轮啮合一起,摇动摇把使汽车发动机点火起动。如发动机提前点火反转,手立即松开摇柄,此时受弹簧回复力作用而将后棘轮向后推开,使前、后棘轮分离,从而保证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发动机提前点火出现反转的情况下,可使前、后棘轮自动分开而避免人身伤害事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摇柄套;2、摇柄;3、前定位螺母;4、后棘轮;5、螺旋状弹簧;6、前棘轮;7、主动杆;8、主动杆前端的卡销,两侧各1个;9、圆柱形平底凹槽,前、后棘轮上各1个;10、圆形通孔,前、后棘轮上各1个;11、后定位螺母。
由此图看出,使用摇把时,手稍用力向前推(如图中实线箭头所示),压缩弹簧(5),使前、后棘轮(6)(4)啮合一起。手松开摇柄(2)时,在弹簧(5)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将后棘轮(4)沿主动杆(7)向后推(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从而使前、后棘轮(6)(4)分开。
棘轮上齿牙表面倾斜角度α为18°。
图3为前棘轮(6)或后棘轮(4)的主视图。
由此图看出,棘轮上均布的辐射状8条实线代表8个齿牙的顶端。
图2为图3所示位置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A-A部分齿牙展开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政武,未经许政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34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催醒枕
- 下一篇:地震时可发出求救信号的电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