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可调三用聚光灯无效
申请号: | 89204173.0 | 申请日: | 1989-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29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孝;朱丹;张尚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孝 |
主分类号: | F21P5/02 | 分类号: | F21P5/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聚光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舞台照明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本实用新型的最相关技术是上海舞台灯光研究室制作的一种双可调造型灯,它的构造及缺点是:前灯箱内的两层凸镜通过丝杠进行调焦,这种结构不仅制作成本高,而且不能使镜头架做平滑、稳定的移动,很难达到硬光斑的效果;前、后灯箱之间夹有固定的造型板,不能更换,使该灯只具有造型和聚光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可调三用聚光灯,它不仅具有平滑、稳定的调焦系统,而且具有聚光、追光和造型三种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前灯箱内装有两层可随调焦系统前后移动的凸镜,后灯箱内安有新型点光源及反光碗,凸镜的调焦系统包括:一端固定在镜头架上的齿条和与齿条相啮合的、安装在前灯箱侧壁上并能随旋钮转动的齿轮以及安装在镜头架另一端的被动轮和其滑行轨道。前灯箱与后灯箱之间留有间距,由紧固件联接固定,用于插换缩光圈或造型板。
凸镜调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转动旋钮,齿轮随之转动,通过与其啮合的齿条带动镜头架前后移动,即可将凸镜调至最佳使用状态。被动轮安装在镜头架另一侧,起支撑镜头架和固定凸镜中心点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案可以是:凸镜调焦系统的主要部件用铝合金制作,具有重量轻、容易加工、造价低的优点。为便于散热,后灯箱的箱壁上开有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凸镜的调焦系统采用齿轮、齿条及被动轮,可保证镜头架移动平滑、稳定,便于固定凸镜的中心点,尤其能将光圈调到大、小两个硬光斑的效果。
前、后灯箱之间留有间距、用紧固件联接固定,可以根据需要插换缩光圈或造型板,使该灯具有聚光、追光、造型三种功能。
该灯使用不同焦距的凸镜,能够适用于舞台的面光、耳光、顶光等各种灯位,也能起到柔光的作用。
该灯采用新型点光源(如卤钨灯泡),能产生显著的节电效果。以使用750W卤钨灯泡为例,整个舞台仅需38KW即可满足需要,而若使用旧式线光源(如蒸铝反射泡)聚光灯,则需用约90KW。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可调三用聚光灯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图1对应部位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缩光圈外观形状示意图;
图4是造型板外观形状示意图。
参照图1,前灯箱2与后灯箱5之间留有间距,两部分箱体由四根螺栓4联接固定,可根据需要将缩光圈16或造型板17插进四根螺栓中间,螺栓即将其卡住,后灯箱的箱壁上开有散热孔6。两旋钮3分别置于前灯箱的两侧壁上。前灯箱的前、后壁和后灯箱的前壁上设有光栏孔1。
参照图2,前灯箱内装有两层凸镜及其各自的调焦系统:凸镜13置于镜头架12上,镜头架的上端通过连接板9固定有齿条7,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8安装在灯箱侧壁上并与旋钮3相联接,镜头架的下端通过连接杆安有被动轮14,其滑行轨道15固定在灯箱另一侧壁上。上述主要部件可用含有铜、硅的铝合金制作。后灯箱内安装有新型点光源11及半椭球型反光碗10,新型点光源采用卤钨灯泡(500-1000W),其光线经后灯箱前壁上的光栏孔和前灯箱后壁上的光栏孔、再经过凸镜及前灯箱前壁上的光栏孔射出。
参照图3和图4,缩光圈16和造型板17的外缘形状与前、后灯箱之间四根螺栓所确定的平面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孝,未经王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41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卡片式钥匙及其可调喑码的手动锁
- 下一篇:一种包装机封袋的切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