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棱镜偏振片复合眼镜无效
申请号: | 89204338.5 | 申请日: | 1989-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50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1-21 |
发明(设计)人: | 熊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晓阳 |
主分类号: | G02C7/12 | 分类号: | G02C7/12;G03B3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42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棱镜 偏振 复合 眼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电视的附加观看装置,用于观看“双画式”立体电视。
“双画式”立体电视,基于“双目效应”在普通电视机上实现。它的节目制作是通过特技机和编辑机将“左视”画面和“右视”画面按双画面组合方式编辑,让两个画面以各独自占电视屏二分之一同时显示在电视屏上,然后利用偏振片使构成两个画面的光线分别起偏,各成为一个方向的偏振光。观看时要求左眼只看到“左视”画面,右眼只看到“右视”画面,并且要求使两个分离的画面在水平方向上合拢重叠,以近似于人眼直接观看物体,从而使画面具有立体感。
根据上述观看要求,其附加观看装置应具有透过某一方向偏振光,滤除其它方向偏振光的检偏作用和让光线偏折,使像的位置发生偏移的偏折光作用。立体电影其附加观看装置的偏振片眼镜具有检偏作用。《无线电》八八年十二期介绍的日本东芝公司的“帧序制”立体电视其附加观看装置的液晶光闸眼镜为满足观看要求,具有同步透光性。棱镜偏振片复合眼镜作为“双画式”立体电视的附加观看装置有符合其观看要求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双画式”立体电视提供一种具有检偏作用和偏折光作用的简易可行的附加观看装置。用它观看电视屏上两个分离并经过起偏的“左视”画面和“右视”画面,能合成一个具有立体感的画面。
本实用新型由复合镜片和有伸缩性调节功能的镜架构成。复合镜片由大小与普通眼镜镜片相当的一片偏振片和一个棱镜重叠复合而成。左右两块复合镜片的偏振片其偏振化方向对应于电视机屏幕上覆盖的偏振片。要求左眼只能看到“左视”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视”画面。左右两个棱镜使光线发生偏折的方向对应于电视屏上两个画面的构成方式。双眼透过两个棱镜所看到的电视屏上的两个画面应在水平方向上合拢成为重叠的虚象。棱镜的棱角为2°至15°,分别适用于屏幕大小不同的电视机,在眼镜的镜架上有一个可调的伸缩装置,能使镜片与眼球的距离在1至6厘米范围内调整,以适应人与电视机的不同距离,当镜片与眼球的距离在1至6厘米范围内调整时,镜架上要有一定的装置保证左右两块镜片与眼球的距离相等,并且要求镜架能挡住电视屏射出的没通过镜片而直接投向眼睛的光线,保证正常观看。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部件,偏振片和棱镜取材方便、加工容易、它作为“双画式”立体电视的附加观看装置,与曾经试验的凸透镜二次成像和平面镜改变光路两种附加观看装置相比。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亮度、清晰度、画面大小等观看效果大为改善。它使简易、低成本、有较强空间深度感、有一定兼容性、利用现有电视广播设备实现的“双画式”立体电视的实用推广成为可能。
本实用新型成像原理光路图见附图1。其中(3)为电视机,(1)(2)为“双画式”节目在电视屏上显示出来的“左视”画面和“右视”画面。两个画面通过覆盖于电视屏上的相应偏振片(4)(5)起偏,成为两个偏振方向不同的偏振光。然后经眼镜的棱镜(6)(7)偏折,成为两个水平合拢重叠的虚像如(12)(13),最后由复合眼镜的偏振片(8)(9)检偏,一路光线只能透过一块偏振片。这样左眼(10)只能看到“左视”画面。右眼(11)只能看到“右视”画面,从而使画面有了立体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见附图的图2、图3,说明如下:
图2中(1)(2)为三棱镜,(3)(4)为偏振片,(5)(6)为可伸缩的镜筒,其结构为一套筒式伸缩装置。(1)(3)和(2)(4)各两两重叠复合成的镜片分别嵌在镜筒(5)(6)的前端。两个镜筒前端由连接块(7)连接起来以保证镜筒伸缩时,左右两边镜片与眼球的距离相等。(8)为挡光板,上面有两个孔嵌着左右两个镜筒,并装有镜脚(9)(10)。图2中两个三棱镜(1)(2)的棱角相对,适用于电视屏上两个画面的左右构成方式。图3为一种简易型。(1)(2)为三棱镜,(3)(4)为偏振片,各两两重叠嵌入镜架两边(5)(6)的孔中。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仍然适用,只是观看时人与电视机的距离要受到一定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晓阳,未经熊晓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43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