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电流同轴电缆终端头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9204352.0 申请日: 1989-04-10
公开(公告)号: CN2050227U 公开(公告)日: 1989-12-27
发明(设计)人: 崔振吉;牟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主分类号: H02G15/02 分类号: H02G15/02
代理公司: 中国科学院上海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李兰英,张泽纯
地址: 上海市加定镇清河***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电流 同轴电缆 终端
【说明书】:

实用新型是一种属于同轴电缆的终端或中间的联接元件。用于较大装置或设备上所用大电流高电压的同轴电缆。

已有的联接元件QP-81型和L6-L16型(目前市场上已有产品出售)是用于50欧姆或75欧姆的小信号传输的同轴电缆,是小型同轴电缆联接元件。

用于大电流高压同轴电缆的终端或中间联接元件,有一种分离式同轴电缆终端头(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高功率激光实验室设计)如图1所示。它由两块连接板组成,连接板的一端带有一个能够穿入螺钉的通孔称为接头板,另一端是焊接板。使用时,一块连接板焊在同轴电缆的导体上,另一块连接板焊在同轴电缆的屏蔽层上。为了减小电感,两块连接板尽量分开,要求裸露的导体外主绝缘层的长度L大于200毫米。很显然,这种电缆终端头存在不少缺点,因为两块连接板是分别焊在同轴电缆的屏蔽层和导体上,所以拆装不方便。为了减小电感,裸露的导体外主绝缘层要长,裸露的屏蔽层要尽量长,因此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困难,设计一种适用大电流高电压同轴电缆的拆装方便,使用方便的同轴电缆终端头。

为了叙述方便,先对附图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分离式同轴电缆终端头的示意图。

1-塑料护套,2-屏蔽外绝缘套,3-屏蔽层,4-焊板,5-接头板,6-通孔,7-连接板I,8-导体外主绝缘层,9-导体,10-连接板Ⅱ,L-为裸露的导体外主绝缘层的长度。

图2.大电流同轴电缆终端头。

11-螺帽,12-负极连接板,13-电缆座,14-垫圈Ⅰ,15-弹性垫圈,16-垫圈Ⅱ,17-压紧螺帽。

图3.负极连接板12的顶视及侧视图。

18-通孔A,19-通孔B。

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同轴电缆终端头是由电缆座、负极连接板、垫圈、弹性垫圈、螺帽和压紧螺帽所组成。如图2所示。所说的电缆座13是一半粗、一半细的形状,细的一半内径稍大于导体外主绝缘层8的外径,能够使得电缆座顺利地套在导体外主绝缘层上。电缆座粗的一半内腔里为装同轴电缆的屏蔽层所用。屏蔽层装入电缆座粗端内腔的底部,它的上面有垫圈Ⅰ14、弹性垫圈15加垫圈Ⅱ16以及压紧螺帽17将其压紧。

所说的负极连接板12呈直角形,含有两个通孔A、B,如图3所示。通孔A的直径大于电缆座细端的外径,它刚刚好可以套进电缆座的细端,靠在电缆座粗端的底部,以螺帽11固定。通孔B19为连接装置或设备的负电极所备用。

上面所说的垫圈Ⅰ和垫圈Ⅱ均为金属材料所制,为避免屏蔽层受到机械损伤,两个垫圈Ⅰ、Ⅱ,均经过锐棱倒圆处理。在这两个垫圈之间夹有一弹性垫圈15,它可以起到:(1)避免导体外主绝缘层受到过大的机械压力,保护其绝缘强度。(2)增大垫圈Ⅰ与垫圈Ⅱ之间,屏蔽层与电缆座之间的摩擦力,使其几者之间牢固而不滑动。(3)当压紧螺帽压紧后,弹性垫圈被压变形,使得同轴电缆终端头与同轴电缆的屏蔽层之间软性紧紧地固定在一起,成为良好的接触,达到接触电阻小的目的。

上述同轴电缆终端头的各个组成部分,除了弹性垫圈是用具有弹性的橡皮材料所制以外,其他部分均采用导电率高的金属材料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可以承受大电流、耐高电压。本新型同轴电缆终端头所承受的最大电压等于同轴电缆主绝缘体所能承受的电压。它所承受的长期负载电流量为主导体电流的五至十倍。

2.结构简单、牢靠、拆装方便。结构上采用两金属垫圈之间夹一弹性垫圈用一压紧螺帽压紧,使得屏蔽层既被固定得牢固,接触电阻小,同时结构上简单实用。负极连接板和屏蔽层都是用螺帽固定,装拆方便。

3.使用方便。本新型不须用焊接的办法来固定连接板和屏蔽层。也不必有裸露的屏蔽层,这一点给使用者带来了莫大的方便。

最佳实施例:

本新型的实施结构如图2、图3所示。

用于同轴电缆,其导体外主绝缘层的外直径为φ10mm至10.5mm,终端头的电缆座细端的内径为φ11.4mm,粗端的内径为M24mm至M24.5mm,电缆座的长度为36至38mm。

弹性垫圈采用真空橡皮材料制作。电缆座、负极连接板、垫圈Ⅰ、Ⅱ,螺帽和压紧螺帽均用黄铜所制。

上述所制同轴电缆终端头所耐电压大于25000伏,能够承受脉冲电流为5000安培的16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43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