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连续调节的化学产氧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9204637.6 申请日: 1989-04-15
公开(公告)号: CN2056859U 公开(公告)日: 1990-05-09
发明(设计)人: 李兵林 申请(专利权)人: 李兵林
主分类号: A62B21/00 分类号: A62B21/00;C01B13/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陕西省西***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连续 调节 化学 产氧器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是微型化学产氧器的一种改进型,实现对便携式化学产氧器产氧速度的连续调节。

医用便携式化学产氧器又称微型或小型化学产氧器,在国内外有广泛地研究和应用。最近,已有详细的综述文章(见《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89年第一期)。化学产氧的基本原理是产氧剂在催化物的作用下,释放氧气。产氧速度受产氧剂和催化物的种类及用量、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氧过程中伴有放热,既便用冷却水降温,仍影响产氧速度。故微型化学产氧器的产氧速度不够稳定:开始阶段与后期产氧量较少较慢,而中期又偏大偏快。这种缺点主要由于一次性投入产氧剂和催化物造成。而产氧须在密封容器中进行,反应过程中连续或逐次投料又容易造成氧气的大量逸失。因而影响了氧疗效果。此类产氧器可参见日本专利JP60-122703,61-77604,61-222906,中国专利87214536,86206829。以及天津、河北等地的SP-1型,HY-1型简易型产氧器等。

中国专利88205012将上述产氧器使用的粉剂催化物改进为组合型的片剂,使产氧速度较为稳定,并减轻了催化物对氧气的污染。但和上述各种化学产氧器一样,由于一次性投入产氧剂和催化物,一旦产氧反应开始,直至产氧结束,中间无法使其停止。使用者有时感到不方便,并容易造成产氧剂的浪费。使用不当,产氧反应可能过于猛烈,而不够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改进微型化学产氧器的催化物投入方式,并改进催化物的加工方法,使产氧过程可连续调节,产氧反应起动要快,产氧速度要更稳定,并可随时中止和恢复化学产氧反应。

本实用新型以如下方式完成:1.将化学产氧器的化学反应容器的出氧管道设计成可升降的调节杆,其下端放置催化物,使催化物能方便地与产氧剂接触或分离。2.将催化物加工成多组分的长条状的片剂,或用粘结剂涂层固化。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图1是出氧管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调节杆一种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图3为放置催化物的吊架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改进后的催化物两种剂型的示意图。

参照图1,微型化学产氧器可升降的出氧管调节杆(简称调节杆)(1)通过封盖(2)插入化学反应容器(3)。用塑料、铝,或玻璃等材料加工。调节杆(1)与封盖(2)之间有密封管(4)。化学反应容器(3)成桶状或袋状,容积根据一次产氧量的多少而定,一般为0.5~3升。

参照图2,调节杆(1)长8~20cm,管状,内径0.5~1.5cm,壁厚0.1~0.2cm。外侧圆直光滑。其上端为出氧口(5)。随之稍粗大,为调节把手(6),能限制调节杆(1)过于下降,并便于手持调节其升降。密封管(4)长1~2cm,用橡胶制成,调节杆(1)中段(7)从中穿过,对中段(7)有密封和固定作用。中段(7)可上下滑动升降及水平旋转。调节杆(1)距顶端3~9cm处有2~3个气孔(8),孔径约0.5cm。最上端与最下端气孔(8)相距2~6cm,其确切距离根据调节杆(1)将升降的范围而定。调节杆(1)的下端为接头(9),与放置催化物的吊架(10)连接。

参照图3,吊架(10)的正视图与俯视图,吊架(10)呈盘状,边缘厚约0.2cm,中间突起(11),可与调节杆(1)之接头(9)牢固连接。用塑料加工。吊架(10)直径1.5~4cm,均匀地分布4~8条槽孔(12)。槽孔(12)宽0.1~0.2cm,长0.5~2cm,其形状便于悬吊固定催化物夹(14),或直接悬吊催化物片剂(13)。

参照图4,化学反应的催化物可采用中国专利88205012所提供的方法,加工成条块状片剂(13),放入催化物夹(14)中,再固定在吊架(10)的槽孔(12)下方。催化物夹(14)用塑料制成。

参照图4,粉质或细颗粒状的催化物可用粘结剂调制后,直接刷涂固定在基质(15)上。呈长条状,基质(15)采用塑料或金属薄片。粘结剂采用市售的通用粘结剂即可。这样加工的催化物应有足够的强度,可直接固定在吊架(10)的槽孔(12)下方。

催化物成品每片长2.5~4cm,宽0.5~2.5cm,厚0.1~0.3cm。也可呈园棒状。催化物(13)下端的催化物浓度较小,主要在产氧过程中维持产氧反应;其中,上端则浓度稍大,主要用于起动和加速产氧反应。使用催化物夹(14)时,应使催化物(13)有足够大的表面暴露,便于和产氧剂(16)接触。下面介绍调节杆(1)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兵林,未经李兵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46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