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纹传动精度检查仪无效
申请号: | 89204919.7 | 申请日: | 1989-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5080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3-28 |
发明(设计)人: | 祝大成;刘民汉;周航;逄淑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电子工业部成都工具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Q17/22 | 分类号: | B23Q17/22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代理部 | 代理人: | 江晓萍 |
地址: |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 传动 精度 检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检查仪,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对螺纹类加工机床传动精度的检测的螺纹传动精度检查仪。
目前我国机械工业中对螺纹类加工机床传动精度的检测,是用与标准丝杆相对比较的方法来测量的。这种检测方法存在许多缺点:(1)标准丝杆本身加工很困难,精度不够高(只能达到5级),(2)测量不够真实,认为标准丝杆没有误差,与其比较出的误差就是该机床的传动误差,这与实际不符,(3)如果要测量各种不同螺距的机床丝杆的传动误差,那就需要各种螺距的标准丝杆,很不经济,(4)标准丝杆的长度有限,只能检测床头部分,而对较长,较大的机床就没办法了,(5)用标准丝杆测量是人工读数,比较麻烦也不够准确。
鉴于以上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测量精度高,测量方便、经济、读数准确的螺纹传动精度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由壳体、装于壳体内的前轴,装于壳体内的通过联轴节与前轴联接并与前轴同心的圆光栅轴角编码器、装于壳体上的包含标尺光栅、指示光栅的长光栅位移数字显示仪、与壳体固接的且与前轴同心的后轴、与圆光栅轴角编码器联接的微型电子计算机、与长光栅位移数字显示仪联接的细分电箱、与微型电子计算机联接的打印绘图机组成,细分电箱与微型电子计算机联接(参见图1、图2、图3),在长光栅位移数字显示仪中的指示光栅上装有能与所测机床溜板箱上的刀架联接的联接组合件(参见图4、图5),用本实用新型测量机床精度时,利用分别安装在待测机床主轴、尾座上的顶针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机床上(参见图2、图7),并使联接组合件与机床溜板箱上的刀架相联(参见图5、图7),机床开动时,本实用新型中的前轴,圆光栅轴角编码器随机床主轴旋转而旋转,长光栅位移数字显示仪中的指示光栅随刀架的移动而相对标尺光栅移动,本实用新型中的圆光栅轴角编码器测量旋转运动,是利用高精度圆光栅付所产生的莫尔条纹借助于光电转换原理,将回转轴的角位移量转换为电压信号形式输出的数字量,从而实现了对回转轴角位移量的数字测量,长光栅位移数字显示仪是测量直线运动,利用高精度长光栅付-标尺光栅与指示光栅的相对平移动时所产生的电信号,再进行放大、细分、辨向、计数译码、最后实现六位数字显示、两路信号经微机处理(按指令程序)计算后,通过打印绘图机把结果打印、绘图记录下来。
本实用新型中的联轴节为弹性联轴节,可保证圆光栅轴角编码器随前轴旋转时与前轴同心,提高测量精度。
本实用新型利用圆光栅测量旋转运动,用长光栅测量直线运动,即圆光栅回转一周,长光栅移动一个螺距的距离,经过特殊处理(如运算处理),达到精确测量机床精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行标准丝杆的测量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改相对测量为直接测量,测量结果真实符合实际情况,因被测传动误差,是被测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
(2)可分析传动链中任一环节的误差,经修正来提高其传动精度。
(3)精度高,测量误差全长±5μm(±1μm),分辨率为1μm(0.5μm)。
(4)测量范围广,可测0、5-25mm当中的任一螺距,调正时按一下按键即可,操作方便。
(5)测量方便,可测机床全长上的任一段的误差。
(6)测量结果经微型计算机处理,既可打印数值,又可划出曲线,并可选出所要求的数值,测量数据处理迅速、准确、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
应用本实用新型可对螺纹类加工机床的传动精度一是可评定其传动精度,二是可分析其传动环节的误差经改进提高其传动精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如用本实用新型GC01型即可满足国家GB4020-83普通车床精度,GB4021-83精密车床精度标准的要求,GC02型可满足JB2544-79丝杆车床精度,JB2995-81铲齿车床精度,JB1583-80螺纹磨床精度标准的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
图2:本实用新型机械部分(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图2中A-A剖视图
图4:图2中B-B剖视图
图5:联接组合件结构示意图
图6:加长后轴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机械部分(壳体)安装位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电子工业部成都工具研究所,未经机械电子工业部成都工具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49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过载保护装置
- 下一篇:沉降分离作业工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