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电源断相保护自耦减压起动器无效
申请号: | 89205116.7 | 申请日: | 1989-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262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1-22 |
发明(设计)人: | 董云甫;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P1/28 | 分类号: | H02P1/28;H02H7/09 |
代理公司: | 华东工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树山,柏尚春 |
地址: |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保护 减压 起动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大、中型电动机的自耦减压起动器,特别是一种全电源断相保护自耦减压起动器。
现有的配14~20KW的低压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自耦减压起动器,以国产XJ01型自耦减压起动器为例,其二次控制电路的元件线圈全部接三相电源(380V)的A、C相,当三相电源中的B相失电时,控制电路仍可起动电动机或维持电动机继续运行。由于电动机此时处于单相起动(或运行)状态,必然导致工作电流增大,轻者使电动机发热损坏绝缘,重者可使电动机烧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电动机保护器,如中国专利CN87215945U提出的“电动机过电流保护器”和中国专利CN87217095U提出的“三相电动机缺相及电压不平衡保护器”等。设置电动机保护器,虽然能够较好地解决电动机缺相或过电流时的保护问题,但是保护器本身的工作可靠性通常要低于电动机的工作可靠性,且用于大、中型电动机的保护器造价很高,经济性较差,维修和保养也不方便。同理,若采用“自动空气开关”等装置来解决电动机的保护,也存在上述缺点。如何有效而又经济地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已成为当今大、中型电动机电源缺相或过流保护技术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难度较高的科研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配14~20KW电动机的全电源断相保护自耦减压起动器。它不仅具有防止因电源断相造成电动机过电流的保护功能,而且实施十分简便,成本基本不增加,实用可靠。本实用新型既适合于自耦减压起动器制造厂实施,又适合于现有用户对配14~20KW电动机的自耦减压起动器的改造。
根据本实用新型制作的配14~20KW电动机的全电源断相保护自耦减压起动器,它主要包括交流接触器QC和XLC、时间继电器SJ、中间继电器ZJ、热继电器RJ、控制变压器JYB、自耦变压器ZOB、指示灯HD、UD和LD、按钮QA和TA、熔断器RD1和RD2,SJ、XLC、QC和ZJ线圈的一端经熔断器RD1连接电源C相,其特征在于SJ和XLC线圈的另一端经熔断器RD3连接电源B相,QC和ZJ线圈的另一端经熔断器RD2连接电源A相;时间继电器SJ设有瞬时常开触点SJ-3,SJ-3串入QC线圈回路,QC的常开触点QC-3串入SJ线圈回路,构成电气连锁;XLC的常开触点XLC-3串入ZJ线圈回路,ZJ的常开触点ZJ-1串入XLC线圈回路构成电气连锁;SJ的延时闭合常开触点SJ-1和ZJ-1并联,SJ的延时断开常闭触点SJ-2串入QC线圈回路,ZJ的常闭触点ZJ-2的两端分别连接结点25与26。当电动机任何一相电源断电时,本实用新型不仅使连接在该相的交流接触器或中间继电器失压释放,而且可使与其连锁的时间继电器或交流接触器也立即失压释放,由此使电动机失去全部电源无法起动或起动后及运行中的电动机停止运转,从而避免了电源断相对电动机的损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特点是:(1)在保留现有自耦减压起动器功能的基础上,实现自耦减压起动器对电动机的全电源断相保护;(2)实施十分简便,成本基本不增加(仅增加一个熔断器和改换一个带瞬时常开触点的时间继电器,费用几乎可忽略不计);(3)不需要另配电动机保护器,实用而又可靠。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配14~20KW电动机的自耦减压起动器的设计与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由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附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配14~20KW电动机的全电源断相保护自耦减压起动器原理电路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制式的配14~20KW电动机的XJ01型自耦减压起动器的全部元件(其中时间继电器SJ改换一个带瞬时常开触点的时间继电器)加熔断器RD3按照附图连接组成。熔断器RD3与熔断器RD1和RD2的规格相同。本实用新型附图中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和结点编号为1~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工学院,未经华东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51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