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转换充气器无效
申请号: | 89205156.6 | 申请日: | 198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96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周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金平 |
主分类号: | B60C23/00 | 分类号: | B60C23/00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转换 充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轮胎的充气装置。
目前的机动车(包括摩托车)充气时不外乎使用手动气筒或空压机及电动气泵。这些充气装置体积大,携带不便,要用电能,且价格高又易损坏,尤其是摩托车更不易携带,一旦在途中轮胎被铁钉戳破漏气,只能推行或卸下轮胎设法找到补胎充气的地方后方能修补,费时费力,为解决这个问题,也曾有人发明了摩托车充气器,但它使用前须先将气 缸内的含有汽油成份的可燃混合器燃尽,然后才能对轮胎充气,否则对不耐油的轮胎内橡胶是有害的。尽管这样,也时常会出现混合气燃不尽的现象,从而损坏轮胎内部橡胶,而且这种操作也比较复杂一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空气转换充气器,它能利用机动车本身的气缸对其轮胎进行充气,同时保证不使含有汽油成份的可燃混合气进入轮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采用一只气阀来实现的。它由阀上体1和阀下体2组成,阀下体2内含有一垂向通孔,阀下体2中间内部还有一横向通孔,该横向通孔内装有一根进气弹簧3,进气弹簧3两端各有一进气钢珠4,横向通孔两端各装有一进气螺杆5,进气螺杆5内有一带台阶的通孔,进气钢珠4就抵靠在进气螺杆5内通孔的台阶处,它们与阀下体2为螺纹连接。
在阀下体2横向通孔上方的垂向通孔内,放有一个充气钢珠6,其上压有充气弹簧7,充气弹簧7又被阀上体1压住,阀上体1内也有一垂向通孔,它与阀下体2也是螺纹固定连接,阀上体1的上端和阀下体2的下端都有外螺纹,阀下体2下端外螺纹与机动车汽缸活花塞外螺纹相同,在各孔与钢珠的接合处都装有橡胶密封圈8。
众所周知,汽油发动机汽缸的工作循环为: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当汽缸进行进气、压缩,而未点火做功前,可以把它看作为普通空气压缩机或手动气筒,如果设法把汽缸进气压缩后的气体充入轮胎,是完全能把轮胎的气压充足,通常气缸的活塞到达上止点时的压力是6~7Kg/cm2,而轮胎的气压小于3Kg/cm2,但这时的压缩空气是含有汽油成份的混合气,对充入不耐油的轮胎中是有害的,因为气缸的进气口是通过化油器后进入的,当空气经化油器时,已将化油器主喷管的汽油雾化混合成了可燃气体,如将空气改为在气缸火花塞部位进入,则气缸内的气体就不再是汽油混合可燃气体,而是纯压缩空气了。本实用新型的阀下体中间内部开的横向通孔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使得气缸内的进气和充气转换在同一室内进行,当本实用新型与机动车(包括摩托车)配合向其轮胎充气时,先拧下汽油发动机气缸上的火花塞,将本实用新型阀下体2下端的外螺纹部分旋入气缸火花塞的部位,本实用新型阀上体1上端的外螺纹通过与并帽配合固定住充气导管一端,充气导管另一端与所要充气的轮胎气门嘴连接。充气时,踩动汽油发动机起动杆,当气缸内的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时,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外部空气从两进气螺杆5内的通孔进入,并推动两进气钢珠4压缩进气弹簧3,这样外部空气通过进气螺杆5进入阀下体2中间内部的横向通孔,进而通过阀下体2横向通孔下方的垂向通孔进入气缸,气缸压缩后,由于空气从本实用新型进气螺杆5内进入气缸上部,形成正压,则化油器不再进入空气,所以气缸内不再有含有汽油成份的混合气体,这时阀下体2横向通孔上方的垂向通孔被充气钢珠6在充气弹簧7的作用下封死;当气缸内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时,气缸产生的压力大于外部大气压力,则两进气钢珠4在进气弹簧3的作用下封死两进气螺杆5内的进气通孔,而气缸内在上一过程中充进的外部空气在气缸压力的作用下推动充气钢珠6压缩充气弹簧7,从而打开了阀下体2横向通孔上方的垂向通孔,则压缩空气通过阀上体1内的垂向通孔进入充气导管,进而充入轮胎。这样循环往复若干次就能将轮胎气迅速充满。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如火花塞一般大小),重量轻(低于200g),成本低,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安装使用十分方便,且保证轮胎充气气体为不含汽油成份的纯压缩空气,本实用新型可作为摩托车的随车补胎充气工具放入盒中,并配备新型轮胎自补胶,就可不再为途中轮胎戳破而烦恼,对轿车、微型车更为理想。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阀上体;2是阀下体;3是进气弹簧;4是进气钢珠;5是进气螺杆;6是充气钢珠,7是充气弹簧,8是橡胶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金平,未经周金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51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彩电接收机立体成象板
- 下一篇:一种豆奶机中使用的离心乳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