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多方位防盗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89205440.9 | 申请日: | 1989-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6136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4-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华锷;许伟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华锷 |
主分类号: | B60R25/10 | 分类号: | B60R25/10 |
代理公司: | 东南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廉,楼高潮 |
地址: |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多方位 防盗 报警器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自行车、摩托车等车辆防盗报警用的报警装置,属于家用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
目前自行车、电动助力自行车、摩托车等都装有机械锁,当这种锁被他人撬开时,锁的作用也就失去了,并且车主也无法知道自己的车子被他人偷盗,由于这些原因,虽然各人的车子都装有机械锁,但都不能防止偷盗者的不法行为,所以,尽管市场上出现一种又一种机械强度加强的车锁,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防止偷盗的行为。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就是针对以上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设计,从而制造了一种车辆多方位防盗报警器,将其安装在车辆上,当有偷盗该车辆的行为发生时,它能及时发出报警,从而使车辆的安全有了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多方位防盗报警器主要由传感线部分、电子开关部分、音频发生器以及发音部件所组成。开关部分以运算放大器A1为核心,其同相输入端接在电源与地之间的中点电压上,即接在电源与地之间的两个510k电阻R3、R4之间,其反向输入端接在电阻R1与R2之间,同时,该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之间还接有两只二极管D1、D2,该两只二极管头尾相接,并接在运算放大器A1的两个输入端之间,运算放大器A1的两个电源端分别通过电阻R5和电阻R6与电源相连。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特点之一是利用电阻R1至运算放大器A1反向端的连线L1以及电阻R5至运算放大器A1电源端的连线L2作传感线,省掉了通常报警器中的传感器。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通过一只电阻R7与驱动晶体管T2的基极相连,晶体管T2的集电极通过一只电阻R9与电源相接,同时其集电极还直接与继电器J1的电流线圈相连,继电器J1电流线圈的另一端通过其常开触点J1-1与电源相接。另外,在常开触点J1-1两端还并接一只复位开关K1。
音频发生器由集成电路“9541”担任,其Q1端与Q2端之间接有一只电阻R*改变该电阻的阻值可以改变其发音的频率,在该集成电路的O/P端,通过一只电阻R8与驱动晶体管T1的基极相连,该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发音部件即喇叭与电源相连,其中发音部件以及集成电路“9541”的电源均由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2控制,即J1-2的一头直接接电源,另一头分别与集成电路“9541”和发音部件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
开始,运算放大器A1的双端输入由电阻分压后,使其输出为高电平,晶体管T2饱和导通,J1有电并自锁,其常闭触头J1-2打开,报警器的发音部件不发音。当传感线有信号输入,即短路、开路或相连。这时,改变了运算放大器A1的输入平衡状态,使其输出端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经三极管T2反相后,其集电极为高电平,此时,继电器电流线圈的两端均为高电平,因此,继电器释放,其常闭触点合上,报警器报警,常开触点打开,失去对继电器的自锁状态。报警后,由于复位开关没有合上,因此,即使消除了“故障”(即将传感线恢复原状)这时报警器也一直在报警,直至车主将常锁的复位开关k1合上,这时才能消除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报警器结构非常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也较低,但其性能都非常好。首先在结构上省掉了通常报警器中的传感器,以电路的连线代替。在使用过程中,将传感线从车轮中穿过,然后接好,无论偷盗车辆的人采用什么办法偷车,只要将传感线弄断,或与地(即车身)之间短路等,报警器均能发出报警,而若不将传感线弄断开,车轮是无法转动的,所以确保了车辆的安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如下:全部电路元件均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并装入一只盒子中,将传感线L1、L2引出,运算放大器A1采用的型号为“CA3094”晶体管T1及T2分别为“3DG12和3DG6”,继电器J1的型号为“4100”,电源电压为3V,复位开关K1为带锁的开关,该带锁的开关是一个不能自保持的复位开关,根据以上所述,便可以制造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多方位防盗报警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华锷,未经朱华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54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