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内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89205649.5 | 申请日: | 198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0864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8-22 |
发明(设计)人: | 孙运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运健 |
主分类号: | F24J2/00 | 分类号: | F24J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山东省烟台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循环 太阳能热水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利用,是一种复合内循环太阳能热水器。
现有赤泥塑料袋式热水器,有一种是没有保温措施的曝晒热水袋,其热效率低,寿命短,基本处于半成品状态;再是装有保温外壳的闷晒袋式热水器,由于其扁平水袋本身不定形,水袋热强度较低,使它不能直接承受自来水压,只能安放于平面,热水器对加水水位,排气溢流,回水等方面必须有相应的要求和措施,否则问题较多,效果差。
现有各种金属结构产品,不论闷晒式或循环式,生产所需手工工艺较多,劳动强度大,不适宜工业化批量生产,其中循环式必须设置支架、配套水箱,架空安装等,应用管理较麻烦;近期出现的铜铝管产品消耗贵重有色金属,价格高昂,用户投资难以回收,国内目前不宜推广;镀锌板做成的产品,材料成本高,锈蚀较快,使用寿命一般3年左右;另有不少产品设计配套不够合理,致使系统常有晒水量少,失控漏水等现象,用户反响较大。
现有塑料结构热水器:其中一种全塑产品,它的容水量少,热水排放存在固有的虹吸滞留问题,橡胶插接件多且易龟裂漏水,不便立面安装。
该实用新型在结构和造价方面均适应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和现实生活的需要,它将改变热水器的传统生产方法,简化生产工艺,减少繁重劳动,缓解紧缺的有色金属、聚乙烯、镀锌板供应市场,其产品有希望被用以大面积收集复盖,使太阳能利用真正具有意义。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1、保温型腔(2), 套装于型腔外部的支承热水器负荷的组装框架(10),框架上部装有玻璃定位部件(11)和吊挂部件(9),下部装有可调支腿(7、挂位5),框架与支腿下部栓以拉筋(8、挂位6)
2、热水缶(3):即由马口铁或铝箔经涂塑烘烤处理制成的园柱形内循环热水缶,两端使用带有外凸膨胀圈和翻边园孔以接成进出水通孔(4)的端盖封头。
3、热水缶是在专用配套设备上制成的,它是一套长罐成型的机械化生产线。
4、连接方法:将一段胶管塞进通孔,再用三通玻璃短管插入弹性胶管内,然后将三通管两端分别用胶管插接起来。
该热水器以很少的金属材料构成整体受力的组合保温外壳,自带简易支架,造价和安装费用低,方位角度调整方便,外观及安全保温性能好。内循环闷晒器采用新型钢塑或铝塑复合材料,以取代市场紧缺材料消耗,具有优异的抗蚀耐候性,热传递效果好,应用机械化成型,加工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热水缶之间按一定高差并列放置,使系统内流体发生自然内循环,改善了热水均匀度,提高了热效率。
附图说明:横断示意图
1、盖玻璃; 2、保温型腔;
3、热水缶; 4、进出水通孔;
5、7、支腿; 6、8、拉筋
9、吊挂部件; 10、组装框架;
11、玻璃定位部件。
实施例:
1、组装框架,用铁板条(δ=1~1.2m/m)预先按尺寸下料、压槽、钻孔、折弯、铆接成型,经防锈处理后与保温型腔套装;大批量生产时保温型腔用可发苯乙烯模具成型,外部涂以防护装饰性乳胶漆。
2、内循环热水缶,用涂塑的18丝马口铁在专用设备上制成φ132×850mm缶状体,浸以防护涂料,在两端装入进出水三通接头,四个一组按上、下两排连成整体,放入保温型腔,装好玻璃及定位部件即为成品,每只闷晒器容水量约为11kg,每台热水器采光面积0.5m2,容水量45kg,或采光面积1.5m2,容水量130kg。
3、闷晒器成型的专用设备,是专门设计配套的长筒成园机,长边扣缝机和长罐封口机;其余设备有:落料机、切角机、打盖机、涂塑机、烘干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运健,未经孙运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56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