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红外粒子灶无效
申请号: | 89205822.6 | 申请日: | 1989-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5230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3-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俭;刘建民;战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阳市微型电动器材厂 |
主分类号: | F24C3/04 | 分类号: | F24C3/04;F24C15/24 |
代理公司: | 烟台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翠荣 |
地址: | 山东省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红外 粒子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炊事炉灶,是一种改进的高效红外粒子灶。
现有的煤气、液化石油气炉灶是可燃气体从管道排出,经点燃在空气中直接燃烧,部分黑烟、臭味等没有燃烧的气体,弥散在空气中,既浪费了气体燃料,又污染了环境。中国专利局在1989年3月1日公告了一种名为“高效煤气、液化气粒子炉灶”,申请号是88219579.4(见图6),是在1987年10月3日公告的一项名为“流态化多用炉灶”,申请号为86204380的实用新型专利(见图5)的基础上经过改进而提出来的。该实用新型,耗气量相对减少了,对产生回火问题,也采取了在燃烧器壳体上设置散热结构,布风板下面增加了隔热垫,在可燃气体输入管道内装有防回火阻燃器等防回火措施。但是这些措施也不能彻底解决回火问题。因为根据传热学原理,在一定的散热条件下,燃烧器壳体,布风板通过导热辐射等方式传递给混气室的热量与燃烧时间成正比,使混气室的温度升高,与燃烧区的温差减少,反复试验证明,当混气室的温度升高到590-680℃时,室内的混合气体便自行燃烧,即出现回火现象,这时混气室内的温度骤然升高,燃烧区温度降低,防回火阻燃器也只能阻止火焰沿着可燃气体输入管道漫延,但对混气室的火焰毫无“阻燃”作用,在燃烧器壳体上设置散热片,其散热效果也很不明显,对解决回火问题也无济于事,反而增加了铸造加工的麻烦,也影响美观。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煤气,液化石油气化学组分燃烧净化所需的反应温度、驻留时间的差异,综合运用了直接燃烧、热力燃烧、红外线辐射原理,吸收上述两项实用新型的优点,加以改进提高而设计的一种高效红外粒子灶。它燃烧充分,节约能源,燃烧性能稳定,升温快,无污染,彻底解决了回火现象,是宾馆、饭店、家庭最理想的炊事加热设备。
本实用新型高效红外粒子灶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Al2O3粒子1、辐射板2、燃烧盘3、隔热垫4、炉体5、喷咀8、微型风机6组成,其燃烧盘3的底部分布间距5~10mm,孔径φ0.8~1.5mm的布风小孔,在燃烧盘3内装有辐射板2,其上分布间距1.5~2.5mm,孔径φ0.3~0.7mm的布风微孔,燃烧盘底部与辐射板之间有0.5~1mm间隙,燃烧盘与辐射板的圆周缝隙用粘结剂密封,辐射板表面喷涂一层厚0.2~0.4mm的远红外涂料。在辐射板的上表面摊平一层厚5~10mm的Al2O3白色粒子1,直径d=5~10mm,中间空心。隔热垫4装在燃烧盘3与炉体5之间,用螺丝10将燃烧盘、隔热垫、炉体紧固在一起。塑料管9紧套在喷咀8和原液化气灶铜接头上。微型风机6出风口通过三通接头7分别把压缩空气送入左右灶具气体通道,并与喷咀8喷出的可燃气体在炉体5的气体通道内进行湍流混合,并使混合气体从切线方向冲进内腔形成旋风涡流,进一步扩散混合,然后改变方向,向上冲入燃烧盘底部的布风小孔,然后进入燃烧盘与辐射板之间,最后从辐射板的布风微孔向上喷出,在和辐射板上面的白色粒子再湍流混合,达到分子之间充分混合的水平,当点燃可燃气体,辐射板上表面的涂层不断发红外线向上方辐射热能,减少向炉体的热传导,辐射板上面的白色粒子可向外辐射1200-1300℃。
微型风机6的电源是交直流自动转换(如图3所示),它是这样实现的:220V市电经变压器B变压、QL桥式整流、C1滤波后,得到9V直流电压,继电器J并接在C1和桥式整流输出端,常闭触点J1-1通过ZK与直流电源DC串连,通过隔离二极管D1与继电器J一端相接,DC负极通过ZK与继电器另一端相接。当电源加到继电器J上,J动作,其常闭触点J1-1变成常开,此时DC处于“待命状态”,将K置“低”速位置,此时9V电压经隔离二极管D1加至IC的输入端,经IC稳压后由D2加至微型风机D两端,使D匀速转动,满足了混合气对空气的最佳数量要求,保证粒子灶一直工作在最佳状态。C2、C3为消振电容,防止IC内部自激损坏。使用中如果突然停电,则继电器J因失电而动作,常闭触点复原,备用电池自动接通投入工作。在电池投入工作后,因D1反偏压而截止,故J两端无电压而不动作,使电池无额外消耗。烹饪中市电突然恢复,则J因得电动作,常闭触点断开电池组,又自动进入备用状态,电池无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阳市微型电动器材厂,未经莱阳市微型电动器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58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