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壳绒分离机无效
申请号: | 89205832.3 | 申请日: | 1989-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36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纪亮;江培科;魏学礼;丁洪智;王培喜;卢金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城市棉油加工厂 |
主分类号: | D01B1/02 | 分类号: | D01B1/02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服务处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山东省诸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棉花加工机械,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棉籽壳破碎与壳绒分离的设备。
现有技术对棉短绒的提出完成于榨油加工之前,其方法是利用棉籽剥绒机,使棉籽上的棉绒在机内锯片轴上锯齿的作用下刮剥下来。实现上述剥离的必要条件是棉籽对锯齿有一压力,由于棉籽是椭圆形状,当其在剥离机工作箱内旋转时,其长轴线总与锯片轴轴线平行,棉籽的两端对锯齿压力为零,所以这部分棉短绒无法剥离下来,只能随棉籽榨油时分离出的壳屑排走。实践证明壳屑中所含的“残绒”约为棉籽含短绒总量的28%~33%。
由本申请人发明的从榨油加工分离出的棉籽壳中提出棉短绒的工艺方法,通过破碎棉籽壳并使壳绒分离、除尘和多级清杂等工序获得棉短绒产品。破碎棉籽壳可以利用现有技术中的饲料粉碎机,但是,现有饲料粉碎机存在下述缺点:(a)棉籽壳破碎后颗粒太小,造成产品含杂过高,且不易去除,若简单地采用增大网孔的方法补救,又会造成壳绒分离的不完全;(b)原机筛网的网面为密布的圆孔结构,在工作中,棉籽壳上分离出来的长纤维无法排出,导致堵塞网孔,使工作效率下降;(c)长纤维在机内经反复的冲击牵拉,其长度受损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对现有技术中饲料粉碎机结构的改进提供一种适于棉壳破碎特点的,破碎后棉绒中壳屑应便于清除,短绒回收率高和工作效率高的壳绒分离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壳绒分离机包括机壳、转子、牙板、筛网,其特征是:在转子上接近转子轴孔处设置有轴向风孔,轴向风孔的一侧边安装着导向叶片;机壳上与转子的轴向风孔对应处有一轴向吸绒孔,在轴向吸绒孔的外侧联接一轴向吸绒管。
为适应风力传输的需要,将机壳下部制成封闭的料室,并在料室的侧壁上设置与引风机相接的连通管。料室侧壁上亦可设置与轴向吸绒管另一端相接的通孔。
为适应棉籽壳屑的形状特点,本实用新型将筛网的网孔制成均布于网面上的长边与转子轴线相垂直的条状孔。条状孔的最佳尺寸为宽0.7mm~1mm,长4mm~6mm。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子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2的A-A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筛网的示意图。
附图中1是转子,2是导向叶片,3是轴向风孔,4是进料斗5是机壳,6是牙板,7是连通管,8是料室,9是轴向吸绒管,10是轴向吸绒孔,11是筛网,12是锤片。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锤片式饲料粉碎机改制,其机壳(5)是上下对开结构,机壳(5)的上部有一进料斗(4),位于进料斗(4)左右两侧机壳(5)的内壁上安装着牙板(6)。在机壳(5)的下半部分安装着筛网(11)筛网(11)呈半圆状并经上、下机壳和固定螺栓固定在机壳(5)的内壁。在筛网网面上均布着若干长边与转子(1)轴线相垂直的条状孔,条状孔的尺寸一般以0.7mm~1mm×4mm~6mm为好,布孔密度以7~8孔/cm2为好。在筛网的下面是壳绒分离机的料室(8),料室(8)通过侧壁上的法兰盘与连通管(7)和轴向吸绒管(9)相连接在壳绒分离机的转子轴上安装着多片转子(1)。转子(1)的外缘处有多个锤片(12)。在转子(1)上靠近转子轴的部位,有轴向风孔(3),轴向风孔(3)的数量是二只、三只、四只或五只。在轴向风孔(3)的一侧边固联着导向叶片(2),导向叶片(2)的固联方式可采用在转子(1)上整体冲压成形,可采用焊接,亦可采用螺拴联固等公知的方法。固蟮牡枷蛞镀?)由固联一端向另一端翘起。在机壳(5)上位于机壳中心线偏下,与转子(1)上轴向风孔(3)相对应的位置有一轴向吸绒孔(10),该轴向吸绒孔与壳体外的轴向吸绒管(9)相连通。
壳绒分离机也可以由其他种类的饲料粉碎机改装而成。例如“45型系列粉碎机”。其改进部位的结构特点同锤片式饲料粉碎机、
使用中,棉籽壳由进料斗(4)进入机壳(5)的腔内,转子(1)旋转,锤片(12)和牙板(6)配合破碎棉籽壳,并使壳绒分离。经过筛网的条状孔作用,片状的棉籽壳屑和大部分棉短绒穿过筛网进入料室(8),另有部分因旋转中离心力作用而聚集在转子(1)中心部位的较长棉短绒在轴向吸绒管(9)中负压气流的作用下经导向叶片(2)的辅助作用,从轴向风孔(3)、轴向吸绒孔(10)和轴向吸绒管(9)进入料室(8),最终由筛网处落下的壳绒一起经连通管(7)和引风机的作用送入除尘集绒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棉壳破碎质量好,壳绒分离完全,与其他现有设备、工艺配合,可使棉短绒产量增加20%以上,并使产品达到三类三级的质量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城市棉油加工厂,未经诸城市棉油加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58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