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活体自动植冰冷冻器无效
申请号: | 89206364.5 | 申请日: | 1989-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46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2-20 |
发明(设计)人: | 叶常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常竹 |
主分类号: | F25D3/10 | 分类号: | F25D3/10;A01N1/02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广厚 |
地址: |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活体 自动 冰冷 | ||
一种冷冻生物细胞、组织、胚胎等活体的装置,尤其是生物活体自动植冰冷冻器。
目前的生物活体冷冻仪,有的仍需用人工“植冰”。自动植冰的都是靠机械动作及其控制系统来实现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没有完全消除结冰前的“过冷”现象及其对活体的危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既不用人工“植冰”,又不靠自控机械动作,而是靠冷冻器的结构来实现自动“植冰”,大大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完全消除“过冷”现象,提高冷冻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是,利用冷冻器的结构,使存放活体的容器有活体的下部置于下部相对高温区,使无活体只有保护液的上部置于上部相对低温区,达到上部自动“植冰”的目的。
实现上述方案的生物活体自动植冰冷冻器,其结构有两种:
第一种是:在下部相对高温区有一个装有液体的金属筒(槽)。
第二种是:在下部相对高温区有若干个金属管。
为了保证下部相对高温区与上部相对低温区的温差,在上述两种生物活体自动植冰冷冻器的下部相对高温区金属筒(槽)或排列成环形的若干个金属管的外壁缠有作为热源的电阻丝。在下部相对高温区金属筒(槽)或管与外壳之间,金属管环形内及各金属管之间充填以隔热材料。上部相对低温区有保温外壳或没有外壳。
为了有效地控制下部的温度变化,在下部相对高温区金属筒(槽)或若干个金属管外壁同时设置一个热敏原件,使它与电子计算机和电阻丝形成闭环控制环节。
由于使热敏原件与下部相对高温区金属筒(槽)或管外的电阻丝和冷源紧密接触,保证了感温控温的灵敏度,保证了冷冻效果。
本实用新型优点:
1、省去了人工“植冰”步骤,并免去了自动植冰所用的机械装置及其自控系统,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可以完全消除“过冷”现象,提高冷冻效果。
2、利用热敏原件与金属筒(槽)或管外的电阻丝和冷源的紧密接触,保证了感温控温的灵敏度,保证了冷冻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
图1为下部相对高温区金属筒(槽)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部相对高温区金属管结构示意图。
在图1、图2中,1为外壳,2为下部相对高温区金属筒(槽),3为下部相对高温区金属管,4为电阻丝,5为热敏原件,6为隔热材料(如海棉等),7为液体(如酒精等),8为上部相对低温区,9为装有活体的容器(如塑料管等),10为生物活体,11为电插头,12为保护液。在图2中,若干个金属管3排列成环形,环形内和管间充填隔热材料6,环形外缠有电阻丝4。在图1、图2中,在电阻丝4与外壳1之间充填隔热材料6。
在实际使用时,将冷冻器放入装有适量液氮的保温容器中,或放在装有液氮的容器下面。将装有生物活体10的容器9放入装有液体7的下部相对高温区金属筒(槽)2或金属管3内,而使只有保护液12的上部暴露在上部相对低温区8内。接通电路,使该装置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常竹,未经叶常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63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断开式直管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
- 下一篇:多叶排烟/送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