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短行程WL系列真空泵无效
申请号: | 89207702.6 | 申请日: | 198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83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0-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雄 |
主分类号: | F04B35/04 | 分类号: | F04B35/04;F01B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行程 wl 系列 真空泵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立式短行程往复真空泵,在化工,医药等工业领域用以抽除密封容器或反应锅中的气体。
我国以往的往复真空泵都是卧式结构。因而有这样的问题:其活塞、十字头等往复运动部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对气缸内壁及机身滑道单向磨损严重,使得它们相应失圆。气缸、活塞等失圆使得抽气速率及真空度达不到要求,而十字头和滑道的失圆则使振动、噪声加剧,同时重力所产生的摩擦力还增加了整机的功耗。部标JB2962-81规定抽气速率为3~12立方/每分的真空泵的比功率(电机功率KW与抽气速率m3/min之比)为1.83。由于卧式结构。不得不控制二阶惯性力,而二阶惯性力I2等于一阶惯性力I1与曲柄半径R和连杆长度L之比入的乘积,即:I2=λI1,故不得不将连杆长度加长。再者卧式真空泵的转数太慢,使得工作行程S与气缸内径D之比增大为S/D=0.55~0.6之间。使得机体更加笨大,加上卧式真空泵的泵体与电动机是两体基础,故给设备安装及配套都带来麻烦,并且占地面积大。此外:维修困难,机身漏油、寿命短等也都是卧式真空泵难以克服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立式短行程往复真空泵。它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並且所耗功率比卧式往复真空泵更低。
本实用新型是实施下述技术方案来完成的:
由电机(8)驱动带轮、曲轴(7)旋转,经曲柄连杆(6)机构转化为十字头(4)的直线往复运动,继而带动活塞(1)在气缸(3)中作往复运动。整个曲柄连杆(6)机构装在封闭式的机身(5)中。装有活塞环的活塞(1)、气缸(3)分隔成两个可变空间。配置在气缸两端的进排气阀(2)随着活塞(1)在气缸(3)内往复运动所产生的缸内气压交变升降而自动开启或关闭。周期地完成真空泵的吸气和排气功能。
本实用新型与卧式真空泵比较,由于将卧式工作结构改为立式结构,克服了单向磨损,使气缸(3)保持圆度,保证了抽气速率和真空度。同时节省了重力所作的无用功,使比功率(KW/m3/min)由卧式的1.83降为1.25。由于立式真空泵结构合理、受力均匀。故可适当提高转数,使其活塞(1)工作行程S与气缸(3)内径D之比下降为S/D=0.43~0.53之间。故而结构紧凑。同时对二降惯性力的要求也有所下降,故可将曲轴(7)的曲柄半径R与连杆(6)的工作长度L之比λ由卧式λ=1/4.6提高到λ=1/4,缩短了连杆(6)的工作长度,使得结构更为紧凑。并且重量只有卧式的2/3。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将机身(5)与电机(8)是由一底座(9)连接为一体,增强了整机刚性,并给设备安装及配套都带来方便,而且占地面积减少为只有卧式的1/3。此外,本实用新型高度适中,并采用封闭式机身(5),内润滑合理。克服了卧式真空泵的维修不便,机身漏油,寿命短等缺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该立式短行程往复真空泵的结构简图。(1)是作垂直运动的活塞,(2)是以气缸作轴线布置的气阀,(3)是气缸,(4)是十字头,(5)是机身起支承作用,(6)是连杆,(7)是曲轴。它与连杆(6)、十字头(4)构成曲柄连杆机构。
附图2是该立式短行程往复真空泵的外形图。(8)是电动机,(9)是机座,用于将泵体与电动机(8)联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雄,未经张志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77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强玻璃纤维管的生产设备
- 下一篇:复合板式过滤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