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燃烧型煤燃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9207720.4 | 申请日: | 1989-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15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成海 |
主分类号: | F24B1/28 | 分类号: | F24B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鸦***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燃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对型煤燃烧装置的改进,这种型煤燃烧装置,可用于食堂及餐厅灶具,也可用于热水锅炉。
型煤搬运方便,使用清洁,对大气污染小,早已深入千家万户,但一直难以在食堂、餐厅等用量大的地方推广,用于锅炉,则更困难。其原因就在于现有的型煤燃烧装置基本上都是在位于燃烧室上方的炉火出口处加煤,且采用正烧方式,所以加煤块后,需待新加入的煤块燃烧后才能使用。虽然有用活动炉排加煤的型煤锅炉,但也只能烧一锅水加一次煤,其热效率及低,以至无法将水烧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将现有的型煤燃烧装置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可以连续燃烧的型煤燃烧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连续燃烧的型煤灶具,使之能够用于食堂、餐厅等用热量大的地方。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型煤的热水锅炉,这种型煤锅炉在燃烧过程中随时可以加入新煤块而不使火势减弱。
本实用新型的型煤燃烧装置主要由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加煤给风室、上、下炉排、火门、灰门烟道及二次风口组成,加煤给风室下部为上炉排,上炉排与下炉排之间为第一燃烧室,下炉排下面为出灰口,第一燃烧室通过一通道与第二燃烧室相连,加煤给风室至少三面被烟道所包围。
本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由于采用了反烧方式,在从上向下加入型煤时就不会影响炉火的连续燃烧,设置第二燃烧室则克服了由于第一燃烧室位于加煤给风室下部带来的不便。将烟道环绕加煤给风室布置则是为了充分利用烟道的热量预热型煤。这样的部置强化了煤的汽化过程。上层炉排上部的加煤给风室实质上形成了一个逆向供给一次空气的半煤气发生炉的结构在实际设计中,从上面供给的一次空气量最好占供给空气总量的85%。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平面图,图中左半边被剖开;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中右半边被剖开;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沿图1中A--A线剖开后的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沿图1中B--B线剖开后的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视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沿图6中A--A线剖开的视图;
图8为沿图5中B--B线剖开的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为如图1-图4所示的灶具,它由第一燃烧室1、第二燃烧室2、加煤给风室3、烟道4、上炉排5、下炉排6、火门7、灰门8、上火口9、加煤给风室入口10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二个对称于灶具中部的第二燃烧室2,第二燃烧室与第一燃烧室1相通,在第一燃烧室中生成的煤气在在第二燃烧室2内燃烧,烟道4从三面包围住第一、第二燃烧室及位于第一燃烧室之上的加煤给风室3,灰门8兼作二次风入口,第一燃烧室1位于上、下炉排之间,第二燃烧室2的上部为用于烹调的上火口9,侧面通烟道4。为充分利用余热,并达到消烟除尘的目的,烟道4从上火口下翻,如图1所示,从三面围住第一第二燃烧室及加煤给风室,烟道出口11设在灶具的背面中部。
图5-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此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在热水锅炉中的应用,图5中13为一火管锅炉,它的下部为第二燃烧室2,其下部侧面为火口15,上部侧面后烘14下有火道12的通口,火道12沟通第一燃烧室与第二燃烧室,并且围住加煤给风室的三个侧面,第一燃烧室1与加煤给风室3由上炉排5隔开,下炉排6下面有灰门及二次风肟?。
上述二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二个特殊应用实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事实上,本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可以用于多种型煤加热炉具,其上述优点也不因用途而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成海,未经张成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77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