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有多控防盗报警器的弹子门锁无效
申请号: | 89207922.3 | 申请日: | 198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7940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6-06 |
发明(设计)人: | 崔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忠健 |
主分类号: | E05B45/06 | 分类号: | E05B4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有 防盗 报警器 弹子 门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防盗用具--门锁。
门锁是一种使用极普遍的防盗用具,是居民住宅、旅社、办公室及贵重物品柜、汽车等处的门上必不可少的。鉴于目前社会治安情况日趋严重,人们就更注意对门锁的选择,注重其可靠程度,功能多少以及是否经济可行。
目前门上普遍使用的门锁是机械式防盗门锁,诸如双保险弹子门锁,三保险弹子门锁,弹子挂锁等。这些锁都有钥匙识别和防撬等功能,但是一旦门被最终撬开,其就失去了作用。尤其是在室内无人时,悄然进行的盗窃活动,就可得逞。
由此,人们为更有效地防范入室盗窃,又另搞了一些报警装置,对房屋门窗进行控制,一旦有人开门越窗,就会发出警报声,以告知召唤人们。但这种报警器又要另设置触发和识别系统,以解决外人开门窗即报警,而主人可自由进出的问题。目前,有的是用秘密开关或密码按键,然而在门外的秘密开关,终究会被发现,密码按键则造价贵、安装复杂,不易被普通居民接受。再就是现有报警装置,大多是用交流民用电作电源,一旦停电就会失去作用;且待发状态是耗电的,天长日久就不经济了,这对触发是偶然的防盗报警器来说是一种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制造一种利用目前较为普及的弹子门锁(俗称暗锁)的机械识别和防撬功能,巧妙紧凑地装入触发开关、电子线路和音响系统,(还可外接触发头和喇叭,多路控制,多方报警。)成为具有识别、防撬、报警、自我保护等多功能,且集机械电子为一体,新型经济实用的多控防盗报警弹子门锁。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
通过本锁内结构图1、锁盖板结构图2和锁外形示意图3,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造。
图1的安装在锁铁壳(10)内部的电路板(1),固定在(1)上面的常开按钮开关(2),封装在锁执手(3)内的音响喇叭(13),以及装在锁舌边上的头部为斜形的常闭按钮开关(4),电池(5),还有图2上的单刀双掷拨动开关(13)等报警控制和音响器件;与弹子门锁原有组件相同的图1上的锁舌体(12),锁铁壳(10),图2上的拨叉体(15),图3上的锁扣盒(19),以及锁头(图略)等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其余有图1上的电池扣(6)、外接线柱(7)、锁盖固定座(8)、保险头及钮(9)、锁体固定孔(11);图2上的开关引线(16)、外接线出孔(17)、锁盖固定孔(18)等。
图4是电路板(1)上所示报警电路的原理图,由事故触发、信号锁定、脉冲放大、音频振荡、报警音响等部分组成。
由J1′、J1″、J2、D组成触发锁定电路。当接通电源后,J1′或J1″闭合的瞬间,J2动作,电路导通,代替J1′或J1″形成回路,信号被锁定。其中D是在J2电源导通或切断的瞬间产生反向电动势时,起保护作用。
电路导通后,利用单结管BG1的负阻特性及C1充放电的作用,产生脉冲波,调整R2可改变其频率,其中R1为BG1提供偏流。脉冲波经C2耦合至BG2放大后,调制由BG3、BG4组成的直耦放大器,同时,BG4输出经C4R6正反馈到BG3,形成音频振荡,调整C4R6可改变其频率,其中R3为BG2提供偏流,C3为耦合电容。受脉冲波调制的音频信号,经喇叭发出变调声。
其中J1′J1″就是按钮开关(2)和(4),J2是用4100D9V继电器,K就是拨动开关(14),电源E是电池(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忠健,未经崔忠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79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热水采暖系统循环水泵
- 下一篇:书本式副食品袖珍包装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