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胀管机微机控制仪无效
申请号: | 89208412.X | 申请日: | 198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12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王克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刚 |
主分类号: | B21D39/08 | 分类号: | B21D3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颜承根 |
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胀管机 微机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工具,更具体地涉及电动胀管机的控制装置。
电动胀管机是热交换器制造、安装中紧固管子和管板,使之密封的工具,广泛使用于锅炉、石油化工交换器、冷凝器的制造、安装和维修工作中,对管子的材质、管径大小和管壁厚薄有良好的适应性。电动胀管机通常与电动胀管机控制仪配合使用。电动胀管机和目前使用的电动胀管机控制仪的详细构成可参阅例如电机工程手册第六卷第36篇及苏州电动工具厂电动胀管机的产品说明书。其简单工作过程是:先在待安装管板上钻一比安装的管子外径略大的孔,管子穿过该孔,然后电动胀管机的胀管器插入管内并对安装的管子进行胀管,胀管时,电动胀管机内的电机正转,使输出轴旋转,输出轴的旋转又带动胀管器的胀杆回转,胀杆为锥形,它使与其接触的滚柱作反向回转并作径向扩张,从而辘压管壁使其塑性变形,并使管板产生弹性变形,此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令电机反转退出胀管器,由于管子的塑性变形及管板的弹性回缩,使管子与管板紧密结合。
电动胀管机由电动胀管机控制仪控制,控制仪控制胀管机工作方式、胀管率及工作程序,电动胀管机的工作方式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手动”方式就是通过按动胀管机手柄上的三只按钮“胀管”、“退出”、“停止”来控制胀管机动作。“自动”方式就是按下“胀管”按钮后胀管机自动按程序进行胀管直至结束。
目前使用的电动胀管机控制仪在启动胀管机后用一个光敏电流表检测胀管机电机工作电流,当电流达到电流表上预置值时,表内线圈上的遮光片随指针偏移至光源与光敏管之间,将光路切断,再通过电路切断电机电流使电机停止,经2秒左右的时间间隔,电机反转5-8秒后自动停机,电机从正转至反转中间2秒钟的停顿是为了让操作者做好准备,因为反转时手柄将承受反方向的扭矩。由于胀管机输出扭矩与电机电流成正比,因此调整电机电流的预置值即可调节胀管机的胀管率。
从上述的简要工作过程可知:胀管时管子的胀管率必须选择适当,如果胀管率太小(欠胀),则管子和管板结合不紧会在使用时产生漏气和漏水;如果胀管率太大(过胀),则使管板形成塑性变形,造成应力分布不均匀,同时管子变形太大而使管板在与管子结合处强度降低。为了取得合适的胀管率,通常在正式胀管前进行试胀,即在与待安装的管板同样厚度和材质的材料上选择胀管率的最佳值,然后以该胀管率在正式安装时进行胀管。
通过多年使用,现有的胀管机控制仪暴露了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是胀管率控制精度不高,电流表显示的是模拟量,预置值控制是通过电流表指针偏移切断光敏电路的光路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这种预置及控制方法其准确度和精确度都不高,尤其当负载轻时,例如胀孔径小的管子时,由于所需扭矩较小所以预置电流值也较小,在胀管机启动后,由于电表指针的惯性作用,常发生指针开始偏转就一下子冲到预置值,造成误动作。由于胀管率控制精度差,即使试胀时取得了胀管率的最佳值,在正式安装时仍难保证每次胀管时的胀管率与该最佳值相符,因而影响施工质量。
其次是现有控制仪的参数选择及控制功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例如,自动方式工作时,反转时间调节范围窄,仅为5-8秒,实际使用要求达到1-9秒,且现在使用电位器调节该时间,时间指示不直观。由于RC延时电路受温度等参数的影响较大,故延时时间重复性也差。又如,在胀管时若遇紧急情况而按“停止”按钮时,尽管电机瞬时停机,但2秒后电机会突然反转,这对没有握紧胀管机手柄的操作者来说十分危险,手柄反转时击打操作者头部和人体其它部位的事常有发生,甚至引起严重工伤事故。同样,在电机反转退出时,若按“停止”按钮,电机虽停一下,但松开按钮后,电机仍会继续反转,直到预定的后退时间结束,这些都给操作者带来很大不便。
再者,现有胀管机控制仪采用分立元件,电路中用四只继电器,整机布线很多,故障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精度高、功能完备、使用安全可靠的电动胀管机控制仪。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用数字电流表代替原有的指针式电流表来检测电机电流,并用微机系统来完成电机实测电流与预置的电机限定电流的比较功能和电动胀管机的控制功能。为了直观显示电动胀管机的工作状态,控制仪还包括指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刚,未经刘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84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轮刷
- 下一篇:信函一类物品的单封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