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盗自行车锁无效
申请号: | 89208503.7 | 申请日: | 1989-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57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竞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竞余 |
主分类号: | E05B71/00 | 分类号: | E05B71/00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叙敏 |
地址: | 云南省下关市大***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盗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锁,特别涉及一种防盗的自行车锁。
目前市场上的自行车锁,由侧面有长条形开口的锁壳、有锁卡槽并带耳的锁环及使之复位的弹簧、锁芯、锁卡和锁体组成,且没有双重锁定机构,故偷车者从开口处的带耳锁环下手,车锁容易被撬开,自行车易被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锁壳是密封的,锁环是无耳的,且具有双重锁定机构的防盗自行车锁。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自行车锁作了改进,其技术措施是锁壳(1)是侧面无长形开口的密封锁壳;锁环(2)是无耳,但其上有一段齿的锁环;锁芯(4)上固定有两个挡片(4′、4″),其中一个挡片(4″)的顶端位于控制锁卡(5)升降的两位机构的叉杆(6)的叉口内,与上述锁环(2)的齿相啮合的齿轮(3)和与它互不相连的锁柱(4)同轴安装,其上的凸钉(3′)位于上述两个挡片(4′、4″)之间并在同一平面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上述两位机构由叉杆(6)和弹簧(6′)构成,叉杆(6)的尾端为一活动联接在锁壳(1)上的转轴,其另一端为叉口,上述挡片(4″)的顶端插在叉口内,弹簧(6′)的尾端与锁壳(1)相连,其另一端与叉杆(6)相连;上述锁卡(5)是一开有长形孔,且在锁壳的槽(9)内上下滑动的卡片,而叉杆(6)则穿在锁卡(5)的孔中。当叉杆(6)向上或向下转动时可使锁卡(5)沿槽(9)上下滑动,控制锁卡(5)的升降。由于叉杆(6)在中间位置时(即叉口和叉尾转轴和弹簧与锁壳相连之点在一直线上时),弹簧(6′)拉伸最长,所以不稳定,而转向上或下位置时,弹簧(6′)拉伸较小,因而为稳定位置,故称两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设原为关状态,当用钥匙插入锁孔中转动一个角度后,挡片(4″)使叉杆(6)向上转动,在弹簧(6′)的作用下向上转动并固定于上位置,由于锁卡(5)是穿在叉杆(6)上的,所以锁卡(5)被升起,为开锁作好准备,之后再继续旋转锁芯(4),则挡片(4)与凸钉(3)相接触,这时齿轮(3)与锁芯(4)一起转动,由于齿的啮合,使锁环(2)转动,在复位弹簧(8)的拉力下,锁很快被打开;关锁时,向相反方向转动钥匙,这时挡片(4′)与凸钉(3′)相接触,于是齿轮(3)旋转,与其啮合的锁环(2)随之闭合,当转动到挡片(4″)落入叉杆(6)的叉口中后,将叉杆(6)向下压,在弹簧(6)的拉力下,叉杆(6)处于下位置。锁卡(5)落入锁卡槽(10)中,于是锁被完全锁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锁壳边沿密封,侧面无长形开口,锁环上无耳,偷车者无从下手,加之设有双重锁定机构,就更为安全可靠,不仅有效地防止车辆被盗,且外形较为美观。本锁也可用于其它轮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竞余,未经陈竞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85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燃烧效率的煤气炉燃烧器
- 下一篇:点播施肥用培料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