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伞喷油膜燃烧系统无效
申请号: | 89209247.5 | 申请日: | 198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518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9-11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国栋 |
主分类号: | F02B23/06 | 分类号: | F02B23/06;F02M6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4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膜 燃烧 系统 | ||
一种采用伞喷油膜方式燃烧室是属于直接喷射式发动机的燃烧系统。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直喷式发动机的燃烧系统大都采用多孔喷油器与W型或四方形燃烧室相配合,组织空间雾化燃烧。这种燃烧方式一直存在着工作粗爆和排气冒烟的问题。它主要表现为最高燃烧压力和压力升高率较高。为了限制最高燃烧压力,传统的措施是控制滞燃期和滞燃期内的喷油量,但是带来的后果是有大量的燃油在着火之后喷入缸内,形成边喷油、边混合、边燃烧的极其复杂的火包油式的扩散燃烧,这就是冒烟的根源。为了限制后燃又不得不将着火点限制在上死点前5度曲轴转角以上,结果使发动机的压升率高、工作粗爆。上述燃烧的关键问题是油——气混合不均匀、空气利用率低。其原因在于燃油不易找到空气。这除与着火后喷油量过多直接有关外,还受到多孔喷油器的喷雾仅分布在局部空间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燃烧系统,以便于有效地解决混合气形成不均匀的问题。该燃烧系统采用轴针式伞喷喷油器和燃烧室相配合。在缸内着火前,全部燃油以伞形细粒周向均匀地喷入燃烧室内。在喷油器斜置于缸盖内时,则以半伞形将细粒燃油喷入燃烧室内的外围,利用高速涡流,使油粒在燃烧室内外围均匀分布,并在一定程度上于外围壁面形成薄而匀的油膜分布。不论直立或斜立的喷油器,其喷射的油雾首先在上死点前进行预热混合,达到上死点或以后2~3°曲轴转角,才开始着火燃烧,以达到最高爆发压力接近压缩压力的近似等压燃烧,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压缩比,进一步提高经济性和起动性。这就是本实用新型所要遵循的热予混合三原则的伞喷油膜燃烧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伞喷油膜燃烧系统,它主要由设置在发动机活塞顶部的燃烧室与伞喷喷油器组成。本技术方案的特殊之处在于:在伞喷喷油器从缸盖底平面伸出的位置有一个导流环,伞喷喷油器的喷油端位于导流环的中心,上述导流环的直径dr=(0.15~0.20)D,厚度tr=4~5毫米,倾角α=25~30度。
当伞喷喷油器直立时,采用浅盆形或浅W形,中间凸起的燃烧室,燃烧室上口的直径DK=(0.7~0.8)D,深度HA=(0.10~0.15)D,顶隙S0=1毫米,采用浅盆形燃烧室时,燃烧室底面是平的,采用浅W形燃烧室时,中间凸起ha=(0.3~0.4)HA。
采用轴针式伞喷喷油器。
当伞喷喷油器斜置时,采用收口形燃烧室,燃烧室上口的直径DK=(0.4~0.5)D,下底直径DB=(1.2~1.4)DK,深度HA=(0.15~0.17)D,顶隙S0=1毫米,喷油器安装位置离气缸中心的距离dn=(0.05~0.07)D。
采用半伞形或过半伞形喷油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的另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在缸盖底平面上的燃烧室中心处装一导流柱,导流柱的长度LA=HA-(1~1.5)毫米,下端直径dc=(0.2~0.25)Dk,喷油器离导流柱中心的距离dn=(0.2~0.25)D。
采用收口形燃烧室,在安装喷油器的位置,燃烧室上有一圆弧形缺口,其半径R=1.5C,燃烧室上口的直径DK=(0.35~0.45)D,下底的直径DB=(0.6~0.62)D,侧壁的锥角为120°,下底为平底结构,截锥型燃烧室的高度HA=(0.18~0.22)D。
本实用新型的指导思想在于设置在发动机活塞顶部的燃烧室。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燃烧室适用于直立式或倾斜5°以内喷油器,无进气涡流;另一种燃烧室适用于斜立式(倾斜15°以上)喷油器,有较强的进气涡流。这两种燃烧室有明显的不同。用于直立式喷油器的燃烧室是一种平底或中部凸起较低的浅W形燃烧室。一般采用的相当于3毫秒滞燃角为射油提前角,使伞喷的油雾能落在燃烧室外围,形成一圈薄而均的油膜分布。用于斜立式喷油器的燃烧室,它的上口、侧壁和下底形成的圆弧过渡连接是为了在室内形成一定程度的挤流。燃烧室上口的直径远比下底的直径小,以满足不同燃烧方式的需要。斜立式喷油器位于缸盖上的位置设在燃烧室的一侧。为了喷油器喷射的需要,在活塞顶相对于喷油器处开了一个比喉口直径稍小的缺口,它与喉口相接处适当倒圆。使用的伞喷喷油器喷射油雾呈超半或半伞形,其喷出的油雾只能喷向燃烧室外围的一侧,而无油雾喷射到燃烧室中部。喷向缺口一侧的油雾,在涡流作用下,沿着外壁旋转,并在外围壁面上形成一层薄而匀的油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国栋,未经胡国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92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拆式精塑组装造型车
- 下一篇:能装笔的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