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井电热解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9210607.7 | 申请日: | 1989-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94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2-06 |
发明(设计)人: | 朱成林;周承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河石油勘探局油田建设规划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21B31/00 | 分类号: | E21B31/00 |
代理公司: | 辽河石油勘探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耿广成 |
地址: | 辽宁省盘***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电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井电热解堵装置,特别是高凝油油井使用的电热解堵装置。
高凝油油井一般采用水力活塞泵采油,并以高凝油作为动力液。产出液及动力液都是高凝油,这种石油含蜡最高可达52%,其凝固点最高可达65℃,在投产及运行过程中,对热力条件要求较高,一旦热力条件不能满足,就会使高凝油在油井的0-1500m井段,甚至在整个井筒内凝固,发生“堵管”事故。
对高凝油油井进行解堵,通常采用热水循环方法。它是利用多根组成的长达二、三千米的钢管,从一端打入高温(100℃)高压(20MPa)水,另一端插入油井内,利用高温高压水对整个井筒加热,促使高凝油熔化。然而通常的实践证明,高温高压热水通过二、三千米的钢管后,出口端的水,温度较低,还不到50℃。这样就不能使凝固点在60℃左右的高凝油熔化,达不到解堵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油井电热解堵装置。它能够在油井内产生足够的热量,促使高凝油熔化,获得良好的流动性,解决堵井事故,使油井恢复正常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头部分与加热管部分及中频电源共同构成电回路,应用交流电的集肤效应,使电流在加热管的内表面流动,加热头获得3kw/m的功率,加热管获得75w/m的功率,从而使高凝油产生良好的流动性,解决“堵管”事故。
对高凝油油井解堵时,应将本装置以0-0.5m/s速度放入油井油管内,通电加热。加热管及加热头分别以75w/m及3kw/m的功率对高凝油直接加热。随着油井内的高凝油不断熔化,本装置将逐渐下移,并随着井深的增加,下移速度越来越快。到达2000m后,便停止下移,继续对高凝油加热。这期间,紧贴油管壁的高凝油及套管内的高凝油也将逐渐熔化。大约2-3小时后,井筒内的高凝油油温达到其凝固点温度左右,这时便可在油井本身的压力或外部压力(如水泥车加压)作用下,使其解堵,恢复正常生产。
本实用新型由于改变了以往高温高压水循环解堵而采用电热解堵,从而使解堵成功率大大提高,达到100%;用于采用电热解堵,还省略了很多辅助设备(如水罐车,锅炉车,水泥车等),从而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由于应用集肤效应加热原理,加热管外表面没有电压和电流,所以使用起来非常安全;由于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材料没有特殊的要求,从而更有利于推广实施。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给予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加热头部分,它包括金属端头1、连接杆2、电阻丝3、钢管4、结晶氧化镁5、绝缘子6、接线端子7。第二部分是加热管部分,它包括导线8、加热管9。第三部分是附属设备中频电源10。
金属端头1选用A3钢加工制造,其端部车成半径R=5-7mm的半球状,它与钢管4焊接在一起。内径∮20mm、壁厚3mm的钢管4内充填有导热、绝缘材料结晶氧化镁5。结晶氧化镁5内埋设有电阻丝3,它的两端与连接杆2连接。连接杆2可以采用H62或H68黄铜制造,它们分别镶嵌在金属端头1及接线端子7上。选用电阻丝3的规格是,电流I=100A,功率P=3kw,直径∮=6mm。接线端子7也采用H62或H68黄铜制造,它镶嵌在绝缘子6内。绝缘子6选用耐热指标为300℃的绝缘子,并用耐高温(250℃)粘结剂将其与钢管4粘接在一起。然后将加热管9内的导线8抽头用银焊焊接在接线端子7上,再将钢管4焊接在加热管9上。导线8的另一端与中频电源10的正极连接,所使用的导线8的型号是BFR-25。最后应用导线将加热管9与中频电源10的负极连接起来,这样就构成了整个电回路。加热管9为低碳钢管,壁厚1.75mm整根长度在2000-2500m之间,它极易弯曲,可以缠绕在直径为二米的卷筒上。中频电源10的电压U=0-2000V,可调,其额定电流I=100A,频率f=300-400Hz。当接通电源,中频电流经过整个回路时,加热管9将发出75w/m的功率,电阻丝3将发出3kw/m的功率,这些功率转化的热能将全部传给高凝油。集肤效应电流在钢管4及加热管9的内表面流动,集肤效应深度只有0.3mm,所以使用时非常安全。
本实用新型虽然是针对高凝油油井解堵而设计使用的,然而根据石油的性质及实际工作的经验,它也适用于稀油、稠油油井因结蜡过多而发生的“堵管”事故,解堵效果也是很好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河石油勘探局油田建设规划设计院,未经辽河石油勘探局油田建设规划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06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节水防冻装置
- 下一篇:弓形记忆自动加压接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