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脚踏车的增力脚蹬无效
申请号: | 89211341.3 | 申请日: | 1989-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60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2-13 |
发明(设计)人: | 魏红斌;黄长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红斌;黄长水 |
主分类号: | B62M3/08 | 分类号: | B62M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脚踏车 脚蹬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踏车的脚蹬。它尤其适用于载重自行车和三轮脚踏车。
现有的脚踏车脚蹬在人骑行过程中,它一方面绕脚蹬轴自转,另一方面通过曲柄绕中轴公转。这种自转无论是脚蹬处于加力阶段还是回转阶段,脚蹬的旋转部份是自由转动的。这就决定了脚蹬处于加力阶段时,其驱动力臂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曲柄的长短。因此,为获得尽可能大的驱动力矩,人们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变曲柄装置。尽管各有所长,但是由于变曲柄装置带来的附加问题,如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寿命短,装配和修理困难,骑行不便或不习惯,而难以被社会所接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试提供一种不改变曲柄,仅对现有脚蹬稍作改进,就能使驱动力臂大增的新型脚蹬。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脚蹬,是对现有脚蹬的一种改进。本脚蹬零件的外形、尺寸及其装配关系与现有脚蹬基本相同,仅仅在脚蹬轴的大端与内碗之间还加有单向啮合机构。该机构在脚蹬处于加力阶段时,使其旋转部份与脚蹬轴卡住而增力;而在回转阶段时,因单向啮合机构打滑而回复自由转动。
上述单向啮合机构,可以设计成任何形式的单向啮合机构,如滚柱式、棘轮式、滚珠式、离合式等。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脚蹬,由于保留了现有脚蹬的大部分零件基本外形、尺寸及其装配关系,只是增加了单向啮合机构。因此,生产成本所增无几,且改装十分简便。由于本脚蹬能使驱动力矩大增(约20%),回转阻力力矩减小(相对长曲柄而言),因此能使脚蹬车爬坡能力大增,骑行轻快。显然,它是一种高性价比的脚蹬。它必将大大增加脚踏车的使用范围,尤其是山城和山乡。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加有滚柱式单向啮合机构的增力脚蹬主视图,图2.为其俯视图。
图3.为加有棘轮式单向啮合机构的增力脚蹬主视图,图4.为其俯视图。
参照图1.图2.加有滚柱式单向啮合机构的增力脚蹬是由脚蹬螺母(1)、外片(2)、卡圈(3)、外钢球(4)、外挡(5)、外碗(6)、橡皮轴(7)、脚蹬皮(8)、脚蹬管(9)、脚蹬轴(10)、内碗(11)、内钢球(12)、橡皮轴螺母(13)、滚柱(14)、顶簧(15)、内挡(16)、内片(17)、延伸柱面凹腔(18)组成的,它们的装配关系与现有脚踏同。其要点在于与脚蹬轴(10)连体的内挡(16)的台肩延伸柱面上,开有若干个能供滚柱(14)滚动啮合用的凹腔(18),各凹腔(18)中装有一根滚柱(14)及其顶簧(15),在它们的外面罩有与内片(17)连体的内碗(11)。该机构在脚蹬处于加力阶段时,内碗(11)有超前内挡(16)的运动趋势,使得滚柱(14)在其顶簧(15)的作用下,滚动到凹腔(18)的狭窄处,并将内碗(11)与内挡(16)卡住,即将脚蹬轴(10)与内片(17)卡住。这样就相当于延长了曲柄,从而达到增力的目的。反之,在回转阶段,内碗(11)有滞后内挡(16)的运动趋势,使滚柱退回凹腔(18)的较宽处,内碗(11)与内挡(16)未卡住,故脚蹬的旋转部份能在脚蹬轴上自由转动,达到减小回转阻力力矩的目的。
参照图3、图4.加有棘轮式单向啮合机构的增力脚蹬其结构与图1、图2中滚柱式的基本相同。只是在内挡(16)的台肩延伸柱面上,改为开有若干个能棘爪(20)径向摆动啮合用的凹腔(21),各凹腔(21)中装有一个棘爪(20)及其顶簧(22),在它们的外面罩有与内片(17)连体的内碗(19),该内碗(19)的内圈周向做有若干个棘轮齿(25)。该机构在脚蹬处于加力阶段时,内碗(19)转动快于内挡(16),在顶簧(22)的作用下,棘爪(20)将棘轮齿(25)撑住而将脚蹬的旋转部份与脚蹬轴(10)卡死,达到增力的目的。反之,在回转阶段,脚蹬的旋转部份与脚蹬轴(10)打滑而能自由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红斌;黄长水,未经魏红斌;黄长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13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脚踏车的驱动机构
- 下一篇:真空式男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