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校正器无效
申请号: | 89211567.X | 申请日: | 1989-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6428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4-25 |
发明(设计)人: | 袁国平;唐济润;何光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国平 |
主分类号: | D01H13/00 | 分类号: | D01H13/00 |
代理公司: | 益阳地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夏宗福,汪惠平 |
地址: |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校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校正纺织工具的器具。
近些年来,纺织工业飞速发展,纺织规模不断扩大,罗拉、锭子、针板(尼龙针芯)、锭翼、铁板等的校正工作量随着增多。可是,目前尚无一种专用校正器具。有的厂没有校轴台,有的校轴台仅用两根槽钢焊制而成,校轴工具采用钢板焊制,活动间隙大,增加了轴、罗拉校正难度;校小轴、锭子同样采用螺旋加压校正,费力费时,部份厂家手工敲制针板,影响上机精度,许多厂家对钢丝铁板扭曲变形无法校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工具的专用校正器。以实现纺织厂对罗拉、锭子、针板(尼龙针芯)、锭翼、铁板等工具的精确校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设计一个横截面为倒“山”形的平台〔2〕,平台〔2〕的平面中沿长度方向开方形槽,整个平台支承在支座〔1〕上,将校正器〔4〕、〔7〕、〔9〕、锭翼压校模具〔5〕,针板压校模具〔10〕以不同的方式安装在平台上,分别对各种纺织工具进行校正。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实现了对罗拉、锭子、针板、锭翼、铁板等纺织工具的精确校正,这样保证了设备安装精度,并能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多功能校正器集合总成示意图。
图2:校正器〔4〕放大示意图。
图3:校正器〔7〕放大示意图。
图4:校正器〔9〕放大示意图。
图5:校正器〔9〕的传动结构示意图(相对图4放大)。
图6、图7:压尼龙针芯模〔10〕的主视、俯视示意图(放大)。
图8:锭翼压校模具〔5〕放大示意图。
图9:图8的A-A剖视放大图。
图10:铁板压校模具示意图。
图11:图10的B-B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12:铜顶头结构安装放大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予以详细说明。如图1中的校正器〔4〕,它由旋转手轮〔15〕、螺杆〔14〕、螺母座〔13〕、顶头〔12〕以及对称的两个拉爪〔11〕等组成(如图2所示),两个拉爪分别设有专用销子〔17〕以及滚动轴承〔16〕。以便和爪钩一起将拉爪夹持在平台〔2〕上,且能移动;拉爪上端用螺钉固定螺母座〔13〕螺杆〔14〕通过与之固定的手轮〔15〕的旋动。可在螺母座〔13〕中上下移动;在平台的凹槽中设两块V形铁〔3〕。以作为校正支承,这样以实现对轴类的校正。
校正器〔7〕设计成如图3所示的单边悬臂式,它由铜顶头〔18〕,悬臂支座〔19〕、螺杆〔20〕、手轮〔21〕等组成,支座〔19〕和平台〔2〕用螺栓固定。支座上头设计螺纹孔。以安装螺杆〔20〕。下面平台凹槽中设两块V形铁〔6〕,作为校正支承。
校正器〔9〕设计成如图4所示的齿轮条传动、弹簧复位的结构。它包括支座〔23〕、齿条〔24〕、手柄〔25〕、外套手柄盘〔26〕以及复位弹簧〔27〕,齿下端设计有铜顶头〔22〕;由两个轴承〔29〕支承齿轮轴〔28〕与齿条〔24〕啮合(如图5所示)。平台凹槽中设两块V形铁〔8〕,当扳动手柄〔25〕时,齿轮轴〔28〕转动,带动齿条〔24〕向下压。以达到校正之目的,由复位弹簧〔27〕复位。
压尼龙针芯模〔10〕由底座〔30〕、定位板〔31〕、压铁〔32〕组成,如图6和图7所示。底座〔30〕设计有可插入尼龙针芯的长槽,两边用定位板〔31〕固定,上面横放一根活动的压铁〔32〕,压尼龙针芯时,拿开压铁〔32〕,放针芯于底座〔30〕的长槽内,上放针板,使针板长槽正对尼龙针芯,放上压铁〔32〕,芯模〔10〕整体平放在平台上,推进校正器〔7〕下,旋转手柄,压制尼龙针芯。
锭翼压校模具〔5〕由上压校模〔34〕、下压校模〔33〕、销子〔35〕、压簧〔36〕组成,如图8、图9所示,上下压校模设计成凸凹弧模,模中弧线按锭翼弧度设计,两块压模活套在销子〔35〕,中套压簧〔36〕,在未加压力于模〔34〕时,压簧〔36〕顶开上模,使上下模之间有一定间距。在校锭翼时,将锭翼放入上下模中的限位弧线处,然后将锭翼压校模具〔5〕推至校正器〔7〕下,旋转手柄,压下螺杆施力于锭翼压校模具〔5〕上,校正锭翼。
铁板压校模具由下凸弧模〔37〕、上凹弧模〔38〕以及螺栓〔39〕组成,如图10、图11所示,上下凹凸模系根据梳棉、麻、毛机前后铁板弧度而设计的其弧长度与铁板的长度相适应,两头用四个特制螺栓紧固。校铁板时,松开螺栓,将铁板置于上下模之间。移压校模具至校正器〔3〕下,压紧一头,拧紧两个螺栓〔39〕,再压紧另一头,拧紧另两个螺栓,保压一段时间,待其达到要求弧度后,松开螺栓,取出工件(铁板),即可上机使用。
校正器〔4〕、〔7〕、〔9〕的铜顶头设计成如图12所示的结构,铜顶头头部设计成凹圆弧形。上部开圆孔,在圆孔部位径向钻2~3个螺纹孔,以旋入螺钉圆销〔40〕,让铜顶头正好卡在螺杆头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国平,未经袁国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15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