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苎麻细菌脱胶锅无效
申请号: | 89211569.6 | 申请日: | 1989-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7419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5-23 |
发明(设计)人: | 孙庆祥;刘正初;罗才安;杨瑞林;宋贻则;王绍文;龙超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01C1/04 | 分类号: | D01C1/04 |
代理公司: | 益阳地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惠平,夏宗福 |
地址: | 湖南省沅江***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苎麻 细菌 脱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苎麻细菌化学联合脱胶的专用设备。
细菌脱胶与化学后处理结合在一起称为细菌化学联合脱胶。目前,化学后处理可用常规化学脱胶定型的设备,如煮锅、拷麻机、联合机、烘干机等。但煮锅不能直接用于细菌脱胶,它存在着功能不全、生产能力不配套、造价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齐全,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造价低,节省能源,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苎麻细菌脱胶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原有常规化学脱胶煮锅的锅底加装由进气管〔23〕、环形管〔18〕、支管接头〔24〕、支管外接头〔20〕和可拆换清洗的支管〔19〕组成压缩空气的通气管路;在其锅盖〔12〕上加装一排废气管〔9〕和孔网头〔10〕。
本实用新型的环形管〔18〕与进气管〔23〕垂直相通,在环形管〔18〕环内侧装有均匀分布、指向中心的3~8根支管〔19〕,支管〔19〕上设有通气细孔;排废气管〔9〕一端装垂直向上的排汽、过滤用孔网头〔10〕,另一端(出口)靠近平衡臂〔7〕。
本实用新型的锅身〔3〕高度为2600~2900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功能齐全,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节省能源,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经苎麻细菌化学脱胶工艺试用,效果良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细说明。
本苎麻细菌脱胶锅(见附图)的原理是锅内装载苎麻原麻、自来水,少许脱胶菌种及助剂,通入适量空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胶养菌、菌产酶、酶脱胶的生化作用,分、降解苎麻胶质,使单纤维相互分离。本苎麻细菌脱胶锅由锅身〔3〕、锅圈〔13〕、锅盖〔12〕组成。其锅身上装有支腿〔4〕、温度计接口〔22〕、液位计接口〔16〕、进水管〔15〕、进气管〔23〕及〔18〕、〔24〕、〔20〕、〔19〕、麻笼定位套〔17〕、麻笼支腿〔21〕、排废液口〔1〕、轴承支腿〔5〕、开盖气缸〔6〕、迥转锅圈气缸〔8〕和气密封管〔14〕。锅盖上装有平衡锤〔7〕、排废气管〔9〕、〔10〕和压力表接口〔11〕。锅圈由迥转锅圈气缸〔8〕推动旋转一定角度即扣住锅身和锅盖的连接法兰,通过气密封管注入压缩空气顶起密封圈即可密封锅口,再通过机械自锁装置锁住锅圈以防反退。
附图说明:
附图是苎麻细菌脱胶锅结构示意图。
1、排废液口 2、排废液篮罩
3、锅身 4、支腿
5、轴承支腿 6、开盖气缸
7、平衡锤 8、迥转锅圈气缸
9、排废气管 10、孔网头
11、压力表接口 12、锅盖
13、锅圈 14、气密封管
15、进水管 16、液位计接口
17、麻笼定位套 18、环形管
19、支管 20、支管外接头
21、麻笼支腿 22、温度计接口
23、进气管 24、支管接头
实施例:
按附图加工一种适用于“苎麻细菌化学联合脱胶技术”的细菌脱胶锅,其锅身直径为2000mm,钢板厚度为6mm,孔网头的孔数为118个;通气管分气小孔数为246个;采用TS112-0300型麻笼装原麻500kg,试生产运行正常,符合工艺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15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