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流化炉式净化稀释器无效
申请号: | 89211573.4 | 申请日: | 1989-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7663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5-30 |
发明(设计)人: | 谈仲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谈仲华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 |
代理公司: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一民 |
地址: | 湖南省吉***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化 净化 稀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桐油净化稀释装置。
桐油是一种粘度较大的油,流动性很差。粗加工制得的桐油含有许多杂质,而在其净化过程中首先需要稀释。目前常用的稀释方法,主要是采用直接加热法来加热装在大罐中的桐油,罐底直接受热,由于接触面温度过高,易在罐底结硬壳,而且罐中各处油温不均,影响净化,因此直接影响了桐油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罐壁和罐底不结硬壳,而且受热均匀的桐油净化稀释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一封闭的带有夹套的油罐中装上搅拌器,在油罐四周和底部所形成的夹层中充满水,在油罐底部安置一热源,用以烧热夹层中的水;热源产生的烟气,由一穿过油罐边沿的烟囱排出,该烟囱外有一夹套,所形成的夹层与油罐底部夹层相通,且也充满了水,以避免桐油与高温的烟囱直接接触而产生硬壳,又利用了烟气的余热;油罐的桐油进口采用一组在夹层中绕油罐盘旋而下的进油管,进油管采用导热性能好的金属管,其中以紫铜管为最佳。桐油在进油管中盘旋而下的过程中,被夹层中的热水加热,从油罐底部进入后,在油罐中继续被加热,并且被搅拌器不断地搅拌,使油罐中各处油温均匀分布,然后由油罐上部出油口出去进行过滤。用本装置稀释需净化的桐油,油温均匀,不会在罐壁上形成硬壳,所加工出的桐油质量好,而且又节约能源。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面说明如下:
1.电机 2.烟囱 3.烟囱夹套 4.进水口
5.进油口 6.油罐 7.油罐夹层 8.出渣口
9.热源 1.0.出水口 1.1.内体支架 1.2.进油管
1.3.搅拌器 1.4.出油口 1.5.温度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需稀释的桐油由进油口5进入,流过由一对紫铜管组成的在夹层7中绕油罐6盘旋而下的进油管12,由油罐6底部进入;油罐6与外套所形成的夹层7和穿过油罐6边沿的烟囱2与夹套3所形成的夹层相通,并在其中装满水;夹层7中的水在油罐6底部热源9加热下,将热能传递给进油管12和油罐6中的桐油,使其升温稀释,在搅拌器13的不断搅拌下,使各部位的油温均匀,稀释后的桐油不断从油罐6上部出油口14出来,进入过滤器过滤。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油罐为封闭式油罐,而且罐中桐油不直接接触高温的热源,因此在罐壁上不会结硬壳;又因为在油罐中安装了搅拌器,使得罐中各处油温均匀,以利于过滤,滤出的桐油质量特别好。且又节约能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谈仲华,未经谈仲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15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