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物胆汁引流器无效
申请号: | 89212220.X | 申请日: | 198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73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0-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新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新强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张美娟 |
地址: |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物 胆汁 引流 | ||
动物胆汁引流器属于将体内介质导出体外的导流管。
从熊、牛、马、羊和猪等动物胆汁中提练加工而成的熊去氧胆酸、熊胆结晶、胆红素和胆汁酸是一些珍贵的药材,但目前取胆的方法欠科学,未能获得较佳效益,胆流仍处缺乏状态。屠宰动物取胆是一种一次性的适于屠宰场使用的取胆法。胆囊引流法是手术后向胆囊内扦入一根菌形管,引流胆囊内胆汁,此法对动物的生理代谢干扰小,胆红素含量稳定,但是每日的胆汁引流量较少,约200-300ml;胆总管阻断引流法是用手术将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缝扎后,在胆总管扦入T形引流管,把胆汁从胆总管引出,此法虽然每日胆汁引流量可达2000ml,但对动物的生理干扰大,且胆红素含量在10天后急骤下降。
本设计旨在提出一种胆汁引流器,适于短期大量引流和长期开放引流交替使用,既保证一定的胆汁引流量,又不干扰动物的生理代谢活动、胆红素的含量较稳定。
本设计的技术方案为:在T形引流管的体外管(1)和短侧胆道管(2)管腔中设置一气囊导管(3),导管的内径为1.0~1.5mm,气囊导管位于胆道管口的一端有一可充气的气囊(4),气囊的充气量可达1ml,气囊道管的另一端在体外管近端部处与T形引流管分离,单独开口。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动物胆汁引流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T形引流管的管径根据动物胆总管的内径,可采用5mm-8mm口径的胶管,体外管与胆道管相互垂直,体外管把胆道管分成长度不等的长、短两侧,手术时,长侧胆道管扦入胆总管上段(近胆囊段),短侧胆道管扦入胆总管下段(近十二指肠段),T形引流管通过接头(6)与储存胆汁的储存袋(8)相接。在体外管近端部处与T形引流管分离后,分别单独开口于体外,气囊导管可采用1.0~1.5mm口径的硅胶管,气囊宜采用弹性好、伸缩力强的优质橡胶材料;气囊充气时,用注射器与气囊导管连接,将空气注入气囊后取下注射器并用血管钳或导管塞(5)关闭管道即可。当短期大量引流时,仍可采用胆总管阻断引流技术,但无需将胆总管(11)与十二指肠(10)缝扎,只要用注射器向气囊注入空气,气囊充气后扩张即可阻断胆总管下段,这样胆汁不能流入肠腔,全部从T形引流管流出(图二-Ⅰ);气囊放气后,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相通,胆汁分流,一部分流入十二指肠,一部分从T形管流出(图二-Ⅱ),这种长期开放引流法,一方面仍有部分胆汁流向十二指肠,因此对动物的生理代谢干扰小,因而胆红素成分稳定,同时引流期可长达一年以上,采胆汁量为体内胆汁总量的50%;气囊放气并将T形引流管的体外管口堵塞,胆汁全部流入十二指肠(图二-Ⅲ),这种停止分流的关闭法可与胆总管阻断的大量引流相配合交替运用,以恢复动物的正常生理活动。
动物胆汁引流器可用于短期大量引流(胆总管阻断引流)、长期开放引流和关闭式停止引流,因此根据需要和动物的生理状况交替采用上述各种引流法,这种不仅达到较佳的胆汁引流量,而且胆红素成分也有保证,因此经济效益明显。以一百公斤重牲猪引流胆汁为例,采用综合引流法,平均每天产胆汁1000ml,可提胆红素100mg左右,同时手术后一个月,猪日增重0.75公斤。
附图说明
图一动物胆汁引流器的结构图;
图二动物胆汁引流器使用方法示意图。
1——体外管 2——胆道管
3——气囊导管 4——气 囊
5——导管塞 6——接 头
7——引流管塞 8——储存袋
9——胆 囊 10——十二指肠
11——引流管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新强,未经黄新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22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