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箍加热炉无效
申请号: | 89212341.9 | 申请日: | 198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39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1-15 |
发明(设计)人: | 黄炳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炳昱 |
主分类号: | B60B31/06 | 分类号: | B60B31/06;F24C7/0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绮霞 |
地址: | 湖南省株洲***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箍 加热炉 | ||
本实用新型用于轨道车辆车轮的套箍、卸箍工序中轮箍的加热,属工业加热炉范畴。
公知的轮箍加热炉如专利86203476(见“实用新型专利公报”1987.4.8),由于该专利只能加热一种尺寸的轮箍,而现在许多机车车辆工厂及铁路机务段生产或使用多种类型的机车,这些机车的轮箍尺寸不尽相同,例如电力机车的轮箍和内燃机车的轮箍直径相差约200mm,专利86203476就不能适应这两种轮箍的加热。此外,公知的测量加热过程中轮箍温度的方法都不太理想,如用温度计伸入加热炉炉膛中测量轮箍表面温度,这种方法测得的温度受炉温的影响很大,故不很准确,测量轮箍温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轮箍受热膨胀的状况,测得的温度不准确就不易确切知道轮箍的热胀量,即不易掌握套箍、卸箍的时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加热不同尺寸轮箍的轮箍加热炉,这种加热炉还带有测量装置,可直接测量轮箍受热膨胀的热胀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以专利86203476为基础进行改进设计,加热炉由炉盖、炉体、保温套等部件构成,其区别在于加热炉的炉盖包含固装炉盖和装卸炉盖两部分,与炉体侧面转动装置相连的两个半圆环形固装炉盖里,沿圆周方向装有若干个竖向套管,固装炉盖上平面是平坦的,装卸炉盖为两个矩形截面独立的半圆环,半圆环上平面外侧有法兰凸缘,凸缘下面相应于固装炉盖的套管部位配装若干个空心导柱,装卸炉盖的一个半圆环中有一个竖向贯通孔,保温套是矩形截面圆环,保温套的侧面沿圆周均匀装有若干个热胀量测量装置。即保温套的侧面沿圆周均匀钻若干个径向贯通孔,每个孔里固装管形座子,座子的前端(保温套外侧端)有一个径向小孔,一个T型键的竖部嵌入座子的径向小孔,T型键的横部沿座子轴向贴在座子内壁,座子的尾部端面有若干个螺丝孔,座子内装入由触头、拉杆、螺旋弹簧、凸台形盖及螺孔手柄等部件构成的热胀量测量器,触头的前端为钝头圆锥体,后端为圆柱体,圆柱体的尾端面中央有螺孔,圆柱面上有一个轴向键槽,键槽与T型键的横部相配合,拉杆的两端部有外螺纹,拉杆前端螺纹与触头的螺孔连接,凸台形盖的凸缘上有若干个孔,若干个螺丝通过这些孔把凸台形盖装在座子尾端,凸台形盖中央有孔,拉杆尾端穿过该孔,螺孔手柄就拧在拉杆尾端的螺纹上。
与现有的轮箍加热炉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1)可加热不同尺寸的轮箍;(2)可方便,较准确地测得轮箍的温度;(3)能直接测量轮箍的热胀量,以便准确掌握套箍或卸箍的时机;(4)因是封闭式加热,炉子内部的热量很少外逸,具有十分良好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轮箍加热炉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热胀量测量装置
图3为装卸炉盖俯视图
图4为装卸炉盖轴向剖面示意图。
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实施例,轮箍加热炉是圆环形状的工频电阻加热炉,圆环形炉体〔1〕固定在地面上,炉体侧面装有转动装置〔2〕,与转动装置相连的两个半圆环形固装炉盖〔3〕对合成整圆环盖在炉体上,由转动装置带动两个固装炉盖分别向左、右分开,或向中间对合即为固装炉盖的开盖或闭盖。两个固装炉盖在圆周方向由上向下各钻两个竖向孔,其中三个孔是不钻透的,有一个孔贯通炉盖,四个孔内各焊一个套管〔16〕(见图4),套管的上端与固装炉盖上平面相平,固装炉盖上平面是平坦的;〔4〕为两个独立的矩形截面半圆环形装卸炉盖,〔4〕的上平面外侧带法兰凸缘,凸缘下面相应于固装炉盖〔3〕的套管〔16〕位置各焊两个空心导柱〔15〕,装卸炉盖的一个半圆环上钻一个竖向贯通孔〔14〕作测温孔用,两个装卸炉盖可对合成整圆环(见图3),〔4〕套入〔3〕内侧,〔4〕的法兰凸缘下面的空心导柱〔15〕插入〔3〕的套管〔16〕,装卸炉盖〔4〕就与固装炉盖〔3〕连接起来,并可随固装炉盖的开合而开合;〔5〕为套箍工序中需加热的轮箍,矩形截面圆环形保温套〔6〕放入轮箍〔5〕孔内,根据轮箍的直径,配以相应尺寸的同样结构保温套,由炉体〔1〕、炉盖〔3〕(或加上炉盖〔4〕)、保温套〔6〕围成封闭的加热空间,保温套上装有热胀量测量装置〔7〕~〔13〕,沿圆周每隔120°安装一个,即在保温套侧面沿圆周方向每隔120°钻一个径向的贯通孔,孔内焊装管形座子〔7〕(见图2)在座子的前端钻一个径向小孔,T型键〔8〕的圆柱体竖部嵌入小孔内,长方体的横部沿座子〔7〕的轴向贴在座子内壁,座子内装有由触头〔9〕、拉杆〔10〕、弹簧〔11〕、凸台形盖〔12〕及螺纹手柄〔13〕等部件构成的热胀量测量器,触头前端为钝头圆锥体,后端为圆柱体,圆柱体尾端面中央有螺纹孔,圆柱面上有键槽,键槽与T型键槽部相配合,使触头只能沿座子轴向移动,拉杆的两端都加工螺纹,其前端螺纹与触头螺孔连接,凸台形盖中央有孔,其凸缘上钻4个孔,对应座子尾部端面的4个螺丝孔,用螺丝把凸台形盖连在座子上,拉杆的后端穿过凸台形盖孔,与螺孔手柄〔13〕连接。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简述如下:在套箍工序中,当加热大尺寸轮箍时,轮箍位置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轮箍在固装炉盖〔3〕的遮盖范围内,故可以不装装卸炉盖〔4〕。轮箍孔内套入大直径保温套〔6〕,加热炉即可进行加热,保温套上的热胀量测量器初始状态是用螺孔手柄调节拉杆向前伸展,达到预定轮箍加热后应膨胀的尺寸,当保温套放入冷态轮箍孔内时,触头〔9〕受压带拉杆向后移动,螺孔手柄也随拉杆向后移动,螺孔手柄与凸台形盖之间出现间隙,随着轮箍受热膨胀,轮箍孔径胀大,触头〔9〕在弹簧〔11〕的复原弹力推动下向前伸展。螺孔手柄也随之向前移动,直到螺孔手柄回复初始位置,与凸台形盖接触,说明轮箍处于套箍时机;当加热小尺寸轮箍时,轮箍位置如图1中实线〔5〕所示,固装炉盖〔3〕已盖不住轮箍,故需加装装卸炉盖〔4〕,并在轮箍孔内配套小直径的保温套,随后的操作过程如上所述。在卸箍工序中,因轮箍是从轮对(包括车轴、轮心、轮箍等部件)上卸下来,故轮箍连同轮对一起坐入加热炉装置,轮箍的位置仍如图1所示,而车轴则套入图1加热炉中央升降装置的T型空心套〔17〕,由于轮箍还连在轮心上,所以卸箍工序中不用保温套〔6〕。与套箍工序的操作另外的不同是测量轮箍加热程度不能用热胀量测量器,而是用温度测量器,当加热大直径轮箍时,测温器是穿过固装炉盖〔3〕的一个竖向贯通孔中的套管〔16〕,与轮箍端平面接触,加热小直径轮箍时,测温器穿过装卸炉盖〔4〕上的孔〔14〕与轮箍端平面接触,因测量器不是直接伸入炉膛与轮箍端面接触,故测出的温度受电阻元件发出的高温影响较小,结果较准确。根据轮箍的温度与受热膨胀的热胀量函数关系,可得出最佳卸箍时机的温度,该温度可作为掌握卸箍加热时机的参考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炳昱,未经黄炳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23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头调节多用扳钳(手)
- 下一篇:煤炉掏灰闭尘清洁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