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户多功能电子报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9212803.8 | 申请日: | 198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9751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7-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其华;蒋开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其华 |
主分类号: | G08B25/00 | 分类号: | G08B25/00 |
代理公司: | 绵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小朴 |
地址: |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户 多功能 电子 报警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户多功能电子报警装置,属于电子产品类。
目前国内外电子报警装置种类繁多,大体上可分为有线电子报警装置和无线电子报警装置两大类。在有线电子报警装置中,有的路数少,只能供给少数用户使用;有的只具备单一的防盗或防火监视报警功能;有的主机与分机或传感器的连接必须敷设导线,因此牵涉到在建筑物上穿墙打洞布线的问题,不仅破坏了建筑物的美观,而且安装工作也十分麻烦。例如中国专利局1988年12月14日公告的申请号为87214659的“电子防盗报警自卫装置”,其路数少,只具备防盗监视与报警功能,而且主机与传感器之间要用导线连接,因此必须敷设导线,显然安装十分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为商店、旅馆、仓库、银行、博物馆、工矿、居民区等单位提供一种数路至数十路,可供数个至数十个用户共同使用的;同时具有防盗、防火、防抢劫监视与报警功能的;主机与分机之间靠市电照明线路连接传输信号的多用户多功能电子报警装置,以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框图。它由一台主机、若干台分机、若干个传感器,以及市电照明线路所组成。每一套传感器和分机可监视一个环境,即可供给一个用户使用,数个至数十个用户共同使用一台主机。
图2是传感器的方框图。它由数个磁式开关(1)和热敏器件(2)串联所组成。
图3是分机的方框图。它由触发电路(3)、高频振荡器(4)、高频放大器(5)、输出电路(6)、以及电源(7)所组成。在触发电路(3)中设置有一防抢劫报警揿键开关K1。
图4是主机的方框图。它由输入电路(8)、滤波器(9)、高频放大器(10)、触发及用户显示电路(11)、声光报警电路(12),以及电源电路(13)所组成。图4中的符号“……”表示有同样的若干组滤波器(9)、高频放大器(10)、触发及用户显示电路(11)与之并联,它们的区别仅在于滤波器(9)的通带互不相同。
当被监视的环境发生盗情时,传感器中的磁式开关(1)则处于“开”(断路)状态,于是发出一个断路信号。当被监视的环境发生火情时,传感器中的热敏器件(2)的电参数将发生变化,以至超过某一限额。传感器中的上述动作将为分机所接收,而使分机中的触发电路(3)工作。在触发电路(3)中设置有一防抢劫报警揿键开关K1,一旦有抢劫者闯入被监视的环境欲进行抢劫时,室内人员可暗自揿动此揿键开关而使触发电路(3)工作。
触发电路(3)工作后将立即给分机中的高频振荡器(4)、高频放大器(5)接通电源,于是高频振荡器起振,产生一个其频率在10KHZ~300KHZ范围之内的高频信号,该高频信号经高频放大器(5)放大后,通过输出电路(6)而送入市电照明线路。在本装置中各个分机发出的高频信号的频率是一样的,以便于主机所识别并显示出是哪一个分机(用户)发出的报警。
由分机发出的高频信号经市电照明线路传输到主机的输入电路(8),然后通过相应的滤波器(9)而进入高频放大器(10),经高频放大器(10)放大后的高频信号再推动触发及用户显示电路(11),使其中的指示灯亮,同时还发出一个信号去使光报警电路(12)工作,从而发出总的声光报警信号。
由于主机具有用户显示功能,可以分别显示是哪一个用户(分机)发出的报警,因此主机值班人员能及时判明火情、盗情或抢劫发生在哪一个被监视的环境(用户)。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及工作原理如下:
图5是传感器的电路图。其中每一个磁式开关都由1只干簧管K和一个永磁体S所组成。正常情况(例如环境处于被监视状态)下,永磁体S靠近干簧管K,则干簧管处于“闭”(短路)状态;非正常情况(例如窃贼撬开被监视的环境的门、窗或柜)下,永磁体S偏离干簧管K,则干簧管K处于“开”(断路)状态,于是发出一个断路信号,从而使分机上的触发电路(3)工作。传感器中的热敏器件Rto采用的是MF512-5A型热敏电阻器,它的电阻值将随着被监视的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被监视的环境温度变化到超过某一限额(例如+60℃)时,其电阻值将变化到足以使分机上的触发电路(3)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其华,未经刘其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28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