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伞形防雷针无效
申请号: | 89213149.7 | 申请日: | 198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79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荣;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荣;李林 |
主分类号: | H01T19/04 | 分类号: | H01T19/04 |
代理公司: | 乐山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克雍 |
地址: | 四川省峨眉***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伞形 防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雷装置,一种伞形防雷针。
每年世界各地的雷雨季节都要产生不计其数的雷电,大量建筑和设施被雷击损坏。目前,人们还无能防止雷电的产生,它只能被拦截或转移到对人类无害的通道上去。最为广泛地应用的防雷装置,是人们熟悉的单支形防雷针,它由一根金属竖杆、接地线和装在竖杆顶端的接闪器构成,是1749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但它存在如下严重缺陷:
1、它只能防直击雷,不能防绕击(又称侧击)雷。
2、由于它的保护范围是个锥形,上窄下宽,为了获得有效的保护,它必须远远高出被保护物,而且被保护范围越大,防雷针就得越高。
上述缺点,在卫星电视趋于普及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尽管卫星地面站在共用天线上方2~3米处装置了单支形防雷针,每年仍有一些共用天线系统遭雷击,造成严重损失。这是因为第一、单支形防雷针在距顶端2米处的深保护范围仅有0.67米,而共用电视天线尺寸都远大于0.67米,第二、因为无侧向尖端放电功能,单支形防雷针防侧向雷的性能特别差。此外,为有利于接收和传播电视信号,天线都要求装得越高越好。因此要达到深保护,防雷针就必须装得非常高,例如要保护7米高的φ6.5米抛物面天线,就必须在房顶安装16米高的防雷针,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新型防雷装置,以克服单支形防雷针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用一种伞形防雷针装置来达到的。它是在单支形防雷针接闪器(主接闪器)下天线之上的竖杆上装置数根侧接闪器,每根侧接闪器与主接闪器在0~90度范围内成一定夹角α,α的最佳取值为90度。侧接闪器尖端距频道天线的垂直距离应大于该频道中心波长的 1/2 ,每根侧接闪器在水平方向的投影分量应超过被保护天线纵向尺寸400mm以上,设计时可用下式选定:
l≥( (L)/2 +400)/cosd(mm)
l为侧接闪器长,L为天线纵向长度,对于多根频道天线,则按最低频道天线计算,如此,其余各频道天线都置于深保护范围之内。安装中,各频道天线应与防雷针绝缘,其屏蔽层应焊接连通后在室外接地或接在高层建筑的防雷带上。防雷针接地线埋深0.6m,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接地引线不得卷曲,以免雷击时感抗变大阻碍雷电流入地。
本实用新型构成的伞形防雷针,既可防直击雷,也能防绕击雷,结构简单、制作和安装都较容易,能对被保护物,特别是对电视共用天线系统实施有效的深保护。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伞形防雷针的结构示意图:
1-主接闪器
2、3、4、5-侧接闪器
6-UHF天线
7-VHF天线
8-竖杆
9-拉线
10-接地线
附图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例中采用五单元电视天线(6、7),天线中心位于防雷针竖杆(8)上,设最低频道为1频道(中心波长5.71米),则侧接闪器(2、3、4、5)应装置在主接闪器(1)下距天线约2.9米的竖杆上;夹角α=45°,天线纵向长L=3370mm,则可选l=2980mm。拉线(9)位于最高频道天线下面,若在房顶可与建筑物钢筋焊接;各天线馈线电缆屏蔽层焊接连通后在室外接地,也可接在高层建筑的防雷带上。主、侧接闪器用φ20圆钢削尖或圆钢管前端打扁焊封涂漆,竖杆用φ50~80、壁厚3~5mm的圆钢管。接地线10用φ20一米长元钢平地埋深0.6m。按本例装置的伞形防雷针,对直击雷,主接闪器起到单支形防雷针作用,对侧击雷,则被侧接闪器拦截泄流入地。侧接闪器把深保护范围加宽了,整个保护范围类似一个敞开的圆形蚊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荣;李林,未经李明荣;李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31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