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圈式信号反馈扬声器无效
申请号: | 89213174.8 | 申请日: | 1989-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4603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汝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汝鹏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代理部 | 代理人: | 濮家蔚,谢焕武 |
地址: | 四川省青***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圈式 信号 反馈 扬声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声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实现信号反馈的动圈式扬声器。
在音响设备中,当扬声器的音圈通过电信号时,音圈在磁场力作用下振动,带动扬声器纸盆发出声音,从而将电信号转换成为声音信号。在此过程中,扬声器音圈的振动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失真,不能完整地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因此,在对音响质量要求较高的音响设备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设法降低扬声器的失真。在现有音响设备中,降低扬声器失真的方法是对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信号进行负反馈,即首先拾取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信号,再将此带有失真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负反馈电路反馈至放大器的输入端,达到降低扬声器失真的目的。在现有设备中,上述声音信号的拾取和转换是通过设置在扬声器前端的拾音器完成的。但是,由于声音信号从扬声器振膜到达拾音器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信号的反馈存在着较长的时间滞后,尤其是在高频部分显现出相移较大,从而使负反馈不能加得过深,音响效果的改善仅仅局限于较低频率部分。同时,通过拾音器对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信号进行拾取和转换,必然地会再次出现失真。为尽量减小拾音器带来的失真,实践中对拾音器的质量和性能要求很高,制造和使用成本也相应较高。更为重要的是,音响设备降低失真的总体效果也将会受到拾音器性能的限制。因此,利用拾音器拾取声音信号进行负反馈,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也是利用声音负反馈方法提高音响效果不理想、不利于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扬声器,该扬声器可以反馈自身音圈振动状态的信号,亦即其所发出的声音信号,利用此扬声器提供的信号进行负反馈,可以克服现有音响设备在采用拾音器拾取扬声器声音信号时出现的信号滞后时间长、产生再次失真及降低失真的效果受拾音器限制的弊病。
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与现有动圈式扬声器在总体结构上相类似,具有磁体、中心磁柱、音圈、纸盆、盆架和接线结构,其特征是在音圈上绕有信号反馈线圈,当音圈原线圈通过电信号并在磁场力作用下振动时,信号反馈线圈中既会因音圈原线圈的影响而产生感生电动势ε感生,又会因其随音圈在磁场内运动,切割磁力线而产生动生电动势ε动生。由电学公式
ε动生=VBL
可知,当磁场强度B、导线长度L不变时,动生电动势ε动生随扬声器音圈的运动速度V的变化而变化。因此,ε动生的电信号正好如实地反映了扬声器音圈的运动状态,亦即反映了带有失真的声音信号的变化。将此电信号按常规方式处理、放大后引入负反馈电路,即可达到降低失真的目的。一般来说,ε动生信号可采用微分电路进行处理,使之反应振动加速度的变化。这里,为了消除感生电动势ε感生信号在负反馈过程中的影响,可以通过设置不随音圈运动、与信号反馈线圈反相的ε感声信号消除线圈来实现。信号消除线圈可以设置在扬声器内,也可以设置在扬声器之外的电路中。在扬声器内设置信号消除线圈时,可以将其固定设置在磁体与中心磁柱之间,并使之与信号反馈线圈反相串联。这样,当音圈原线圈通过的电信号使信号反馈线圈产生感生电动势时,也会使信号消除线圈产生感生电动势。由于二线圈为反相串联,若适当选取二线圈的匝数和位置,使二线圈产生的感生电动势在数值上相等,则可使二者产生的感生电动势完全抵消,从而实现只输出信号反馈线圈产生的动生电动势ε动生。信号消除线圈可以方便地设置在扬声器的中心磁柱上,也可设置在磁体内缘,只要使其在磁体与中心磁柱之间固定不动即可。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扬声器中设置了信号反馈线圈,利用其拾取并输出扬声器带有失真的音圈振动信号,从而既可在现有音响设备中去掉用于拾取扬声器信号的拾音器,又自然地克服了因采用拾音器而出现的种种弊端,有助于改善音响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与现有动圈式扬声器相比,具有能反馈音圈振动信号的特点。其反馈的信号滞后时间短,不会产生再次失真。以此反馈信号取代现有音响设备中拾音器的输出信号,提供给负反馈电路进行处理,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音响质量,并为利用负反馈方式降低扬声器失真的方法推广使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现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图1 是本实施例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电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汝鹏,未经杨汝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31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洗瓶机
- 下一篇:高效快速直流热水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