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声控电子音乐门铃无效
申请号: | 89213328.7 | 申请日: | 1989-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29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0-24 |
发明(设计)人: | 顾晓桐;顾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晓桐 |
主分类号: | G10K9/12 | 分类号: | G10K9/12;H03K17/9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纪纲,田正伟 |
地址: | 630053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声控 电子音乐 门铃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二次声控电子音乐发声器的门铃。
现在新建的公寓式住宅,因其较隔音和房间较多而使房主常常听不到来访者的敲门声,房主均使用门铃,而普遍使用的电子音乐门铃虽然采用按钮触发音乐集成电路进行工作,虽具有线路简单、无误触发,静态耗电极微等优点,但因其按钮安装位置随各家而异,容易造成来访者使用上的困难,特别是夜间按钮位置附近无照明时,更易造成来访者需摸索寻找按扭的现象,且因按扭安装在户外,也易被人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不易被损坏的二次声控电子音乐门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二次声控电子音乐门铃是针对现有按扭使用中的缺点,利用二次敲门声响产生触发电压触发音乐集成块,使扬声器发出音乐而实现门铃功能的;它包括有带螺栓孔的铃壳,电池E和由扬声器接在三极管BG5的集电极并与接在BG5基极上的音乐集成块一起构成的门铃电路,其特征是:它还包括拾音放大电路,双延时控制电路和触发电路,其中拾音放大电路由HTD压电陶瓷片,二极管D1和由BG1、BG2组成的复合放大器并联而成,D1的导通方向与BG1发射结导通方向相反;三极管BG3、BG4分别与充电电容C2、电阻R3、R4和充电电容C1、电阻R2、R1组成延时电路,并与二极管D2一起构成双延时控制电路,串接在拾音放大电路的BG2的发射极(输出极)上,三极管BG3的集电极直接接在三极管BG4的基极;触发电路由R5、C3、R6串联在电池E的两端构成,且充电电容C3和R6相接的一端与音乐集成块IC的触发极相连接,C3另一端与BG4集电极相连接。使用时可将压电陶瓷片紧贴安装在门的中部,当第一次敲门时,拾音电流经BG1、BG2放大后先后向C2、C1充电,使BG3先饱和并导致BG4截止,经C2放电后BG3逐渐经放大状态进入截止状态,BG4由C1放电而饱和,使触发电路的C3经BG4、R6放电,此时如第二次敲门,拾音电流迅速使BG3饱和,BG4截止,因C3不能由放电突变可视为短路,电池E通过R5、R6分压,导致R6上的分压触发音乐集成块IC,门铃开始鸣响。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际结构图;
图4为压电陶瓷片侧视图;
图5为压电陶瓷片正视图;
图中1.拾音放大电路;2.双延时控制电路;3.触发电路;4.门铃电路;5.铃壳;6.电池;7.音乐集成块;8.插孔;9.扬声器;10.螺栓孔;11.压电陶瓷片HTD;12.插头;13.印刷板;14.铃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晓桐,未经顾晓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33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低污染双燃烧室发动机
- 下一篇:管式液冷防暑降温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