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胶囊硫化模型无效
申请号: | 89214806.3 | 申请日: | 198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5772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4-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涛;逄敬先;马力;何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轮胎厂 |
主分类号: | B29C35/00 | 分类号: | B29C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囊 硫化 模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囊硫化机B型胶囊模型的改进。
B型胶囊硫化模型(简称B型胶囊模型)是胶囊硫化机的重要部件,它由上模、上芯模、下模和下芯模四部分组成,前三部分均制成夹套式,以便为胶囊硫化时提供热源。硫化B型胶囊时,先将环条状胶料置于下模的胶料槽内,当下模逐渐向上压合时,胶料从中间往上下两个方向流动并充满整个模腔,最终硫化出一种上下开口的腰鼓形桶状橡胶囊——B型胶囊。现有的B型胶囊模型在硫化胶囊时,由于胶料槽死角处存有的气体在合模过程中不能完全排出模外,致使胶囊外表面产生气泡和油疤(表面发粘发软的凹陷状缺陷),这两种质量毛病约占B型胶囊生产总数的20~25%,严重影响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虽然国内有些生产厂家在胶料槽底面开设周向留胶沟和通向模腔的径向导气沟,或在胶料槽侧壁开设轴向排气沟,但仍不能顺利排除胶料槽死角处的气体,故未解决胶囊表面产生气泡和油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改进B型胶囊模型胶料槽的结构,消除胶囊表面的气泡和油疤,提高胶囊硫化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B型胶囊模型胶料槽开设周向留胶沟和径向导气沟的基础上,采取如下两条措施:
(1)、在胶料槽的死角处设置一条周向贮气沟,用于储存该处的气体;
(2)、将现有胶料槽底面上通向模腔的径向导气沟,改为只与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周向贮气沟相通。
采取了如上措施的B型胶囊模型具有如下优点:
(1)、保持了现有B型胶囊模型的基本结构和性能;
(2)、能将胶料槽死角处的气体以及胶料与胶料槽底面间的气体压缩储存在贮气沟内,避免了在合模过程中,这部分气体被挤在胶囊外表面,从而消除了由此产生的气泡和油疤。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硫化前B型胶囊模型结构简图,图2B型胶囊模型合模状态图,图3硫化后B型胶囊模型状态图,图4现有B型胶囊模型胶料槽结构放大图,图5本实用新型胶料槽结构放大图。图中:1-上模、2-上芯模、2a-上模腔、3-下模、3a-现有胶料槽、3b-本实用新型胶料槽、4-下芯模、4a-下模腔、5-环条状胶料、6-B型胶囊、7-周向留胶沟、8-轴向排气沟、9a-现有径向导气沟、9b-本实用新型径向导气沟、10-周向贮气沟。
参看图1 B型胶囊模型由上模1、上芯模2、下模3和下芯模4四部分组成。下模3的模口部位称为胶料槽3b。胶囊硫化前,上模1、上芯模2、下模3和下芯模4均处于初始位置,环条状胶料5放置在胶料槽3b内。
参看图2、图4、图5。胶囊硫化机工作,先是下模3带动下芯模4与上芯模2相遇,随即胶料槽3b内的环条状胶料5开始挤进上模腔2a和下模腔4a,下模3继续上升直至完全压合,此时胶料充满整个模腔,硫化开始在合模过程中,对现有胶料槽3a来说,环条状胶料5四个角的气体,除死角处外,其余三个角的气体可分别从上模腔2a、下模腔4a和胶料槽3a的上方顺利排出模外,唯死角处的气体不能从现有的径向导气沟9a和轴向排气沟8顺利排出模外,而随胶料被挤在胶囊外表面形成气泡或油疤 对本实用新型的胶料槽3b来说,由于在死角处设置了贮气沟10,并在胶料槽3b的底面设置了只与贮气沟10相通的径向导气沟9b,在上述合模过程中,胶料槽3b底面与胶料间的气体得以顺着径向导气沟9b,连同胶料槽死角处的气体一起被压缩储存在周向贮气沟10内。
参看图3,硫化结束,形成一个上下开口的腰鼓形B型胶囊6,由胶料槽死角处气体引起的气泡和油疤已在胶囊外表面消除,而出现在周向贮气沟胶边的下部。
最后(未画图),下模3下降,上芯模2与胶囊6一起脱离上模1,上芯模2从胶囊6中脱出,胶囊6脱开下模3,从下芯模4上取出胶囊6,上模1、上芯模2、下模3和下芯模4恢复初始状态,等待下一个胶囊的硫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轮胎厂,未经东风轮胎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48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