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坞自动边墩无效
申请号: | 89216449.2 | 申请日: | 198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8906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7-04 |
发明(设计)人: | 傅殿勋;王天增;赵兴涛;李庆伟;李文琛;孟昭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海关船厂 |
主分类号: | B63C1/00 | 分类号: | B63C1/00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许久利,胡辰芷 |
地址: |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坞 自动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船坞自动边墩,属于船坞设备及船舶坞修机械设备。
现有技术中的固定边墩,多为混凝土——枕木式结构,其缺点是在坞修船中需要按待修船舶的船底线型人工地调整高度和支承面地倾斜角度。因此在前一艘船出坞后,需将船坞内水排干,再从新布墩,然后向坞内注水,下一艘船方可进坞座墩,即需要时间,又消耗能源。
另一种气动式边墩,利用斜面原理在气源作用下可调整高度,因此可避免重新摆墩,但操作时机必需准确控制而且由于气阻不同造成各边墩举力不尽相同。此外船坞内为此需铺设大量管线,投资和维修费用较大,并且由于这种边墩已由管线固定,难以移位。又由于压缩空气中存在水份,低温下会结冰,因此难以适应北方船厂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即可避免重新布墩,又不需要任何动力源,且每个边墩自成独立系统,自动工作,不需人工操作,当需要移位时又向固定式边墩一样方便,工作可靠,适应性强的船坞自动边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在由顶架(1)、活塞(2)、油缸(4)和连接轴(13)组成的船坞自动边墩中设计有由小活塞(3)和大活塞(2)构成的蓄能器。小活塞(3)分隔活塞(2)为两部分空间,上部空间为一储气腔,下部空间为一在需要时可通过溢流阀(5)、单向阀(6)与油缸(4)腔相通的储油腔。储气腔开有一口与抽气口(10)和充气口(11)相通;储油腔开有一口与充液口(8)和放气口(9)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在活塞(2)与油缸(4)间装有防水罩(12)。顶架(1)与活塞(2)采用十字轴结构。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船坞自动边墩整体结构图。
图1中:1、顶架,2、活塞,3、小活塞,4、油缸,5、溢流阀,6、单向阀,7、下放气口,8、充液口,9、上放气口,10、抽气口,11、充气口,12、防水罩,13、连接轴。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船坞自动边墩系将船舶下降座墩时的势能以液压能和气压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其中液压能用来实现对船舶的举力,气压能用来使本身复位。
为此采用了油缸活塞及蓄能器结构。在船舶下降座墩时,压力通过顶架(1)使活塞(2)向下移动,油缸(4)内油压上升,形成对船舶的举力,当举力达到定值时,通过溢流阀(5)使多余的油液流入活塞(2)内的储油腔,推动小活塞(3)上移,使充入储气腔的氮气,或者其它惰性气体压力增加,从而将能量以气压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待船舶浮起后,被储存的能量释放,通过单向阀(6)将油液压回油缸(4),进而使活塞(2)上升复位。
顶架(1)与活塞(2)之间采用十字连接轴(13)连接,可使顶架(1)绕两个相互垂直的轴线转动,以根据所在位置船底的线型调整顶架(1)的角度。
在活塞(2)与油缸(4)间安装防水罩(12),以防止海水及其它杂物对活塞(2)的腐蚀和污染。
在活塞(2)的上部位贮气腔及下部贮油腔各开有一口分别与抽气口(10)和充气口(11)及充液口(8)和上放气口(9)相通,以实现对储能器的预先抽空和充入气体以及对系统内充液和放气。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采用了气压——液压联动自动式结构,既避免了重新布墩,又不需任何动力源。并且由于每个边墩自成独立系统,自动工作,举力恒定,不需人工操作。当需要移位时,又象固定式边墩一样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海关船厂,未经山海关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64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保护视力的写字板
- 下一篇:煤灶引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