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模板钢框无效
申请号: | 89216850.1 | 申请日: | 1989-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40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民;鲍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4G17/04 | 分类号: | E04G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建筑工程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俊贤,史双元 |
地址: | 1000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模板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用具。
非金属面板和钢框构成的复合式组合模板在国外早有应用。近几年这类形式的模板在国内也得到了应用。国家已制定了GDJT1-85的组合钢模板的通用设计。专利号为CN88204060的组合式平面钢框复合模板,在同类模板的基础上作了改进,实现了模板的通用性和组装拆卸的简易性。经计算分析表明,该实用新型模板在刚度和强度等方面达不到组合钢模GBJT1-85的标准,其挠度和最大应力均超过规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组合模板刚度和强度要求的模板钢框。它由端肋、边肋、中肋、斜撑和横肋焊接构成。中肋为不等边薄壁槽钢,斜撑为薄壁型钢。该种钢框适用于各种非金属面板材料的复合式组合模板。
本实用新型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模板钢框由端肋、边肋、中肋、斜撑和横肋五部分组成。用端肋和边肋焊接成矩形边框,在边肋的内侧按规定间距冲折出支撑板。边框内的中肋按照设计计算要求确定其数量,其两端分别焊接在端肋的内侧。在边肋和中肋或中肋与中肋之间局部设置斜撑,其它部位按局部变形设计要求设置横肋。边肋内侧的支撑板、中肋、斜撑及其横肋的上表面均在同一平面内并低于端肋和边肋的上表面,其差值为模板面板的厚度。中肋为不等边薄壁槽钢,斜撑为薄壁型钢,两者均是冷压成型。
中肋槽钢选择不等边截面,目的在于加大其下翼缘,提高钢框的整体刚度,简化加工工艺。等边槽形截面斜撑的使用在于增强组合模板整体的抗弯刚度和抗扭能力,同时避免中肋过密、焊点过多的缺陷。边肋内侧设置冲折成型的支撑板,解决了面板支撑问题,节省了钢材,加快了钢框制作的进程。模板的面板由边肋支撑板、中肋、斜撑和横肋共同支撑,用铆钉铆固。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钢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中肋斜撑、横肋连接剖面示意图
图中所示的模板钢框其尺寸为600×1500毫米。该钢框由端肋(1)边肋(2)中肋(3)斜撑(4)和横肋(5)构成。端肋(1)和边肋(2)选用厚度为3毫米的钢板条,高度为55毫米。中肋(3)共两根,选用不等边薄薄壁槽钢。它们的上翼宽20毫米,下翼宽50毫米,高度为46毫米,长为1494毫米,两端分别焊接在端肋(1)的内侧。斜撑(4)设于两根中肋(3)之间,为等边薄壁槽钢,厚度为2毫米,翼宽20毫米,高43毫米,长361毫米,其端头分别焊接在中肋(3)与横肋(5)的连接点。横肋(5)为2毫米厚43毫米宽的钢板条。第一根和最后一根横肋为贯通肋,设在距端肋(1)150毫米的位置,然后按每隔300毫米的间距设一根,其长度为197毫米,两端分别接在边肋(2)和中肋(3)上。边肋(2)内侧设置半圆形支撑板(6),如图2所示,其支撑板和边肋内侧呈90°,由边肋本身局部部位冲折而成。支撑板(6)的宽度为5至10毫米,位于300毫米间距的两根横肋(5)的中间位置。这样,焊制后的钢框便将中肋(3)斜撑(4)横肋(5)及边肋支撑板(6)等部件的上表面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且低于端肋(1)和边肋(2)的上表面,以此完成支撑挡护模板面板的任务。
经试验实测,本实用新型在整体刚度、局部刚度、最大应力等方面的性能指标均达到GBJT1-85组合钢模板的水平,并能与它通用。另外,采用本实用新型钢框结构制成的钢竹组合模板,每平方米自重比组合钢模板减轻23%,最大幅面为1.62平方米,是普通钢模板最大幅面的3.6倍,每平方米用钢量减少46%,每平方米造价降低20%。该模板钢框加工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68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