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燃气体电火花点火器无效
申请号: | 89216973.7 | 申请日: | 198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15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9-19 |
发明(设计)人: | 汪丞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丞祥 |
主分类号: | F23Q3/00 | 分类号: | F23Q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专利服务部 | 代理人: | 孙莘隆,张一呜 |
地址: | 215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燃 气体 电火花 点火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燃气体的点火装置,属于应用电火花的点火器。
目前,人们使用较为广泛的用作可燃气体点火的各种结构的电火花点火装置,无论是手持式的点火装置,或者是与燃气具结合成一体的自动点火装置,其类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压电陶瓷为电源的点火装置,另一类是以交流电或直流电为电源的点火装置。其中,以单节电池组成的手持式电火花点火器,由于其点燃机构简单,使用安全,维修方便,而受到人们的欢迎。
这种电火花点火器,如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江苏某厂生产的电子点火器,主要包括由一个低频小功率三极管、一个小型变压器、一个小功率电阻和直流电源组成的脉冲振荡电路,包括由高压线圈和点火电极间隙组成的感应点火系统,当然,还包括一个与脉冲振荡电路、感应点火系统配套使用的高压脉冲形成电路。
但是,这种点火器的高压脉冲形成电路较为复杂,使用了可控硅、触发二极管等在内的六个元器件,成本较高。特别是由于其采用的触发二极管易击穿损坏,因此降低了点火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电火花点火器,这种点火器的使用效果优于现有技术,且其采用的高压脉冲形成电路的构成元件数少,生产成本降低,使用寿命延长。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在于其采用的高压脉冲形成电路是应用了晶体管的雪崩原理,利用晶体管在雪崩击穿区所具有的负阻特性,产生大幅值,高速度的脉冲电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由脉冲振荡电路A、感应点火系统B和高压脉冲形成电路组成。高压脉冲形成电路采用了二极管D、三极管BG2、电容器C和电阻R2。脉冲振荡电路输出的一端通过二极管D与三极管BG2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与BG2的射极相连接,电阻R2的两端分别接BG2的基极和射极,电容器C通过感应点火系统的L3与BG2并联。其工作原理叙述如下:由直流电源E、电阻R1、晶体三极管BG1、变压器B1和开关K组成脉冲振荡电路。由该电路输出的脉冲电流经二极管D整流后,不断对电容器C充电,由于电容器C与三极管BG2并联,随着电容器C上电压的不断升高,三极管BG2集电结空间电荷区中的电场随之增强,并在强电场作用下形成电子空穴对。新产生的电子和空穴与原有的电子空穴一样向相反方向运动,重新获得足够的能量后,又通过碰撞再产生电子空穴对。当反向电压增大到雪崩电压时,反向电流急剧增大,便造成了集电结的雪崩击穿,电容器C上的电压通过变压器B2的初级绕组L3,迅速放电。由于雪崩击穿时三极管的内阻很小,所以瞬时浪涌电流很大,该放电过程在B2的初级绕阻L3中产生前沿陡峭的脉冲,并在次级绕组L4感应出10千伏以上的高压脉冲,击穿放电电极间隙,形成点火火花。放电结束后,三极管BG2迅速恢复截止状态,电容器C又开始充电,并重复上述过程。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高压脉冲形成电路,相比现有技术,少用了触发二极管和电容器各一只,并用三极管取代可控硅,没有触发系统,所以降低了生产成本,特别是由于半导体类元器件的减少,相应提高了该点火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附图所示,其中E采用一节干电池,R1为51欧姆,B1的初级绕组L1为100匝,中间抽头,次级绕组为1000匝,BG1采用3AX31,BG1的工作电流选择在180-200毫安。整流二极管D采用1N4007,电容器C取值为0.22微法,BG2采用DD01,BVcbo大于300伏,电阻R2一般取1千欧姆至10千欧姆,使三极管BG2的BVceR为300至450伏。B2的初次级绕组L3、L4分别为19匝和2000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丞祥,未经汪丞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69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