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省铜防热不烫手电焊钳无效
申请号: | 89217200.2 | 申请日: | 1989-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5762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4-11 |
发明(设计)人: | 胡青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青云 |
主分类号: | B23K37/02 | 分类号: | B23K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湖北省武昌县***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热 烫手 焊钳 |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焊接工具,是手工电弧焊用的电焊钳。
在焊接过程中电焊钳处在强热辐射;强电流而产生的电阻热,热传导和热对流的作用下,很易在手柄处产生高温、以及热辐射的烘烤而烫手。而电焊钳烫手的问题是几十年来一直未能彻底得到解决的老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般只是用螺钉尽可能紧地紧固焊钳的紧固接头,由于接触面积有限,接头处仍发热发烫,国内《焊接》杂志1982、8曾报导,把电缆线焊在焊钳上,和采用双层手柄来防止烫手,另外较多的中国专利申请87203419;87203420;87210592;86201153;85204252;86209018;86207847都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案,由于装配固定不方便,而很少得到采用和推广。(如防辐射罩要用螺钉和专用的卡子固定;电缆细芯线难于与焊钳的紧固焊接)都没有从本质上、全面地解决焊钳发热发烫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式的电焊钳,能彻底解决电焊钳烫手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紧固焊接电缆的紧固接头移至手柄的外面,从而增大热传导的距离和减少手柄中的发热因素;采用楔块紧固的方式,使焊接电缆与紧固腔的整个壁面全面积的接触,来减少电阻热;紧固腔直接设置在下钳口中,减少了铜的用量;另外还可随意地把电缆从手柄中移出,使有巨大热量的电缆直接在空气中散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手柄中的发热因素;增设了一个不用螺钉和卡子就能装、卸方便的防辐射挡板来保护电缆和手背。
本发明与原有的技术相比,结构简单,省铜,手柄中可以做到没有发热件,从而全面、有效地防止手柄的发烫,而且使用方便。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省铜防热不烫手电焊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结构剖面图,图(3)是图(1)中的另件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示意图图(1)剖面图图(2)和另件图图(3)详细说明省铜防热不烫手电焊钳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情况:
该电焊钳,包括钳手(9)下钳口护罩(1)下钳口(2)元锥形楔块(8)钳身护罩(3)铁钳身(5)支架(7)防辐射挡板(4)和有防热层(6b)的手柄(6)。
将电缆(图中未画出)通入下钳口(2)的元锥形通孔的紧固腔(2a)中,然后从电缆端面的中心打入元锥形楔块(8)使之紧固。电缆可以从手柄空腔(6a)引出;电缆也可从钳身护罩(3)的旁通出口腔(3a)处引出,经过支架通孔(7a)固定。然后再将防辐射挡板(4)的上缺口(4a)卡入钳身护罩(3)和下缺口(4b)卡入钳身护罩(3)的旁通出口管(3c)或电缆。
下钳口护罩(1)的正前面的小孔(1a),其作用是不需卸下钳口护罩(1),就能经常方便地用焊条尾部捅入小孔(1a)来撞击元锥形楔块(8)使电缆再次得到紧固。(以免热胀冷缩的松动)。
为了使电缆能方便地移出手柄,可将支架的通孔(7a),旁通出口腔(3a)和手柄空腔(6a)都可做成空腔可以开合的组合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青云,未经胡青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72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