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型旋耕机无效
申请号: | 89219441.3 | 申请日: | 198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50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7-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巨臣;王冶;王强;徐江顺;高金才;潘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33/08 | 分类号: | A01B33/08;A01B33/00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瑛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旋耕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中为大中型拖拉机配套使用的土壤耕作加工机具。
目前,旋耕机械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耕整地的重要农具之一。南昌旋耕机厂、连云港市旋耕机厂等制造企业生产的中间齿轮箱传动的系列旋耕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旋耕机,如1GQN-200S旋耕机、1GN-200旋转耕作机等众多型号的机具只能完成旋耕土壤一项耕整地作业,不能实现复式作业。然而,近年来,由于农业对以旋耕机为基本型的旋耕复式作业机具的要求日趋迫切的原因,如何在结构上适当改进单一作业旋耕机使其成为复式作业旋耕机,并使在农业生产中已有的保有量相当可观的一大批单一作业旋耕机也方便地改造成复式作业旋耕机,以减轻农民的负担,满足农业需要,已成当务之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在已有的单项旋耕作业的旋耕机基础上,经过适当的改进设计,提供一种总体结构紧凑、合理、投资少的改进型旋耕机,使该机除能完成旋耕作业外,还可以在改进的机架上,依照农业作业需要,方便地安装深松铲、起垄铧等部件一次下田完成深松、旋耕、起垄作业,也可以在机架上安装播种、铺膜或施肥等部件进行相应作业,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是,由前主梁、后主梁和左顺梁、右顺梁组成一个独立的通用机架,在位于前主梁、后主梁的中间。通用机架的内侧位置焊有带有固定孔的座板,齿轮箱总成通过左、右法兰盘、左、右吊耳与左、右固定板成刚性连接,再通过左、右固定板与通用机架上的座板的装配,使齿轮箱总成安装固定在通用机架上,其作业部件可依照作业需要固定在通用机架的各个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充分利用已有旋耕机的主要传动部件和作业部件,如齿轮箱总成、旋耕刀轴总成等,投入较少的经费即可使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单项作业旋耕机改造成复式作业旋耕机具,节约了投资,降低了农民的负担,充份发挥了已有机具的作用,同时为旋耕机制造企业的产品技术改造提供了简便地技术方案。
图1是改进型旋耕机总体装配示意图;
图2是通用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左固定板、左法兰盘、左吊耳结构及装配关系图;
图4是图3的A向视图;
图5是右固定板、右法兰盘、右吊耳结构及装配关系图;
图6是图5的B向视图;
图7是左、右固定板与通用机架装配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改进型旋耕机主要由齿轮箱总成1、通用机架2、左、右法兰盘3、4、左、右固定板5、6、左、右吊耳7、8、座板13和旋耕刀轴总成17组成。根据农业整地作业需要,利用紧固件将深松铲18、深松起垄部件19分别安装固定在通用机架2的前主梁9和后主梁10上。通用机架2是由前主梁9、后主梁10与左顺梁11、右顺梁12焊合构成,在前主梁9和后主梁10的中间、通用机架2的内侧位置焊接着带有固定孔14的座板13。在左固定板5和右固定板6与齿轮箱总成1壳体接触的一侧分别制成与齿轮箱总成1壳体左、右外侧形状、尺寸相匹配的结构形式,并且在左固定板5和右固定板6与齿轮箱总成1壳体装配连接的部位分别焊接着左法兰盘3、左吊耳7和右法兰盘4、右吊耳8,该左法兰盘3、左吊耳7、右法兰盘4、右吊耳8的形状、螺孔位置及尺寸分别与齿轮箱总成1壳体左、右两侧面的形状、螺孔位置及尺寸相匹配。在左固定板5和右固定板6的前后两端位置分别加工着与座板13上的固定孔14位置、尺寸相应的左固定板连接孔15和右固定板连接孔16,通过连接件将左、右固定板5、6固定在通用机架2的座板13上,齿轮箱总成1则通过左、右法兰盘3、4、左、右吊耳7、8的连接,经左、右固定板5、6与座板13的装配关系,安装固定在通用机架2的中间位置。至此,原有单项作业的旋耕机即改进成可完成深松、旋耕、起垄联合作业的耕作机具。
在改进型旋耕机的通用机架2上,还可以安装播种部件、铺膜部件、施肥部件等进行相应的联合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94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