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击波发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9219849.4 | 申请日: | 198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828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9-12 |
发明(设计)人: | 洪泉;余佑斌;龚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正星 |
地址: | 1000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波 发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机械中一种多源冲击波发生装置,安装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上,供治疗人体结石之用。
来自冲击波发生装置的冲击波,经过传导媒介装置(水槽或水囊)作用于人体,通过调整结石定位系统(X线或B超)和病人治疗装置,使穿过人体的冲击波最大能量点,正好作用于结石上,冲击波在结石内部释放能量产生拉伸力及在结石表面产生绞剪力,达到破碎结石的治疗目地。
冲击波发生装置又称冲击波源,是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心脏,碎石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冲击波发生装置的性能。现有冲击波发生装置是单源的,只装有单一的冲击波发生器。冲击波发生器由以下部分组成:1.放电触发电路,由它发出脉冲式触发信号。2.充放电电路,由高压电容、放电开关管和放电电极组成,脉冲式触发信号触发放电开关管,使充放电电容内的高压电通过放电电极瞬间释放出来,产生冲击波,称为第一焦点。3.椭球形金属反射体(以下简称反射体),将放电电极产生的冲击波重新聚集起来,沿一定方向传导并最后集中于一点,为第二聚焦点,即碎石焦点。这一点上冲击波能量最大,压强最高。若要粉碎一枚结石,要球达到碎石焦点上具有足够的总能量才能完成。总能量等于每次冲击波能量与冲击次数的乘积。每次冲击波能量的大小与冲击次数、治疗时间、要否麻醉和放电电极寿命有直接关系。现有冲击波发生器的不足之处在于:当破碎结石需要每次冲击波能量大时:1.大的冲击波能量要靠升高充放电电压来完成,而高的充放电电压会加速放电电极的烧蚀,使已调整好的最佳放电间隙加大,从而减少电极维持最佳放电间隙的时间,影响冲击波的性能,给碎石效果带来不利影响;2.造成患者靶组织的损伤;3.冲击波经过患者皮肤时给患者造成痛觉,需要麻醉,给治疗带来不便;4.加速放电电极的损耗。而减小每次冲击波的能量:1.低能量冲击对结石不能建立累积效应,易造成碎石失败和重复治疗;2.需要冲击次数多,治疗时间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多源冲击波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下述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由一个放电触发电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充放电电路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射体组成多源冲击波发生装置,其中一个反射体是固定的,其余的反射体是沿圆周上的一段圆弧可以移动的,该圆周的中心为上述固定的反射体的第二聚集点,其余的反射体的第二聚焦点都汇集于该圆周的中心,此中心就是患者结石的所在点。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采用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冲击波发生器,每个冲击波发生器每次冲击波就可以保持在低能量下作业,而作用于结石上的每次冲击波量等于各个冲击波发生器每次冲击波能量的总和,所以,仍可保持在大能量下破碎结石。这样,由于每个冲击波发生器每次冲击波保持在低能量下作业:1.会减缓电电极的烧蚀,在整个碎石作业中基本上保持着最佳的放电间隙,从而达到:碎石焦点上的焦斑小,作用于结石上的压强大;给碎石焦点上冲击波压强场的幅值、脉宽和前沿带来有利影响;可以准确地将放电约束在第一焦点,从而更好地控制第二聚集点有效压强范围的强度。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作用,可以使整个碎石作业中冲击波的性能基本上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给破碎结石带来有利影响;2.不会给患者造成靶组织的损伤;3.不会给患者皮肤造成痛觉,无需麻醉;4.电极寿命长。由于作用于结石上的每次冲击波能量大,就可以保证碎石效果好,冲击次数少,治疗时间短。此外,由于现有技术的冲击波只是单方向作用于患者结石,而本实用新型的冲击波是多方向作用于患者结石,有利于结石的破碎。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X线定位水囊式碎石机采用多源冲击波发生装置破碎结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B超定位水囊式碎石机采用多源冲击波发生装置破碎结石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由一个放电触发电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充放电电路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射体组成多源冲击波发生装置。放电触发电路的结构和规格与现有技术的相同,其规格比现有技术的小,如用两个,其高压电容的规格选用0.1μF-0.5μF,反射体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的相同。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反射体1是固定的,见附图,其余的反射体2(一个或一个以上)是沿圆周3上的一段圆弧4可以移动的,其余的反射体待调整好后固定,然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碎石作业。上述圆周的中心5为反射体1的第二聚集点,这种结构可以保证反射体2(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二聚集点均汇集于中心5,此中心5就是患者结石的所在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98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香烟夹
- 下一篇:自行车后轮定位制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