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氧离子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90100342.5 | 申请日: | 1990-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40C | 公开(公告)日: | 1994-09-21 |
发明(设计)人: | 阿里·萨哈瓦特;荷玛·娜塔列;张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萨哈瓦特;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L9/22 | 分类号: | A61L9/22 |
代理公司: | 国防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永贵,刘寿椿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发生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负氧离子的发生器。
现有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如法国专利FR2262423是利用两个风机、一个高压静电发生器组成双电极放电的双极负氧离子发生器;FR2270700是利用倍压整流产生高压,针状负电极、孔状正电极放电的双极负氧离子发生器;我国上海无线电三十五厂生产的LL-7型负氧离子发生器是由晶体管振荡器产生高压的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这些负氧离子发生器的不足之处是:体积较大,耗电多,有的有臭氧发生。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不用电源,而用加压气源作为动力的产生负氧离子的发生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负氧离子发生器由本体、气体加速管、引液管、管体固定柱、加压气体进气管、负极丝和负极丝固定柱等组成。本体为岐形管,它分五段,即固定座、圆柱管贮液池、鼓形管离子形成区、弯曲管离子分离区和离子排出管道。在贮液池液面的上部管壁开有加压气体进气口和负极丝插入口,在鼓形管离子形成区的中部管壁开一个用以平衡本体压力的小型进气孔。引液管通过管体固定柱固定在气体加速管上,引液管得到气体加速管的支撑,气体加速管和引液管组成了摩擦加速装置,并将气体加速管固定在加压气体进气口的内侧,加压气体进气管固定在加压气体进气口的外侧,引液管的下部与贮液池底部之间间隙一般为1毫米左右,负极丝从负极丝插入口处密封插入本体内部,通过负极丝固定柱固定在气体加速管上,负极丝与气体加速管之间相距约1毫米,并超出气体加速管顶部至少1毫米,负极丝的外端可悬空,也可直接接地,或经电阻接到电池的负极,其电池正极接地。离子形成区的鼓形管径大于贮液池的管径。离子分离区的圆管呈弯曲形。气体加速管成90度慢弯曲,气体加速管上段出口部分的轴线与贮液池的中央轴线重合,引液管上段是向气体加速管上段出口上方成90度角弯曲的缩径管,引液管上段端面与气体加速管上段出口部分轴线夹角为0-20度。
本发明的优点是:体积小,不用电源作动力,利用加压气源即可工作,生成的负氧离子效率高,无臭氧发生,无污染,为人类生活或动植物生长提供清洁新鲜空气,使人延年益寿。也可广泛用于军事(如飞行员面罩,潜艇海员和宇航员等工作舱生活环境提供清洁新鲜空气)、工业(如在物体表面进行某种离子注入和涂层)和医疗(如在活性组织表面进行某种药物的注入,其负离子有利植入人体或动物体的细胞内部),本发生器工作时不产生火花,也不会引起爆炸,因此加压气源可用空气,也可用纯氧。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Ⅰ型负氧离子发生器示意图。
图2Ⅰ型负氧离子发生器分段示意图。
图3Ⅰ型负氧离子发生器气液喷口示意图。
图4Ⅱ型负氧离子发生器示意图。
图1所示为Ⅰ型负氧离子发生器示意图,它由本体1、气体加速管2、引液管3、管体固定柱4、加压气体进气管5、负极丝6和负极丝固定柱7等组成。本体1为岐形管,它分为五段(参见图2):即固定座8、圆柱管贮液池9、鼓形管离子形成区10、弯曲管离子分离区11和离子排出管道12。在贮液池9液面的上部管壁开有加压气体进气口13和负极丝插入口14,在鼓形管离子形成区10的中部管壁开一个用以平衡本体1压力的小型进气孔15。根据需要也可装上孔径可调的阀。引液管3通过管体固定柱4固定在气体加速管2上,引液管3有力的得到气体加速管2的支撑,气体加速管2和引液管3组成了摩擦加速装置16,并将气体加速管2固定在加压气体进气口13的内侧,加压气体进气管5固定在加压气体进气口13的外侧,引液管3的下部与贮液池9底部之间间隙尽可能小,一般为1毫米左右,负极丝6从负极丝插入口14处密封插入微型加速装置本体1内部,通过负极丝固定柱7固定在气体加速管2上,负极丝6与气体加速管2之间相距1毫米左右,并超出气体加速管2顶部至少1毫米,负极丝6的外端根据需要可悬空(当加压气源不太高时),或可直接接地(当加压气源较高时,或经电阻接到电池的负极,其电池正极接地(当加压气源高时)。离子形成区10的鼓形管径大于贮液池9的管径。离子分离区11的圆管呈弯曲形。气体加速管2成90度慢弯曲,气体加速管上段17出口部分的轴线与贮液池9的中央轴线重合,引液管上段18是向气体加速管上段17出口上方成90度角弯曲的缩径管,引液管上段18端面与气体加速管上段17出口部分轴线夹角为0-20度,以8度为最佳(参见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萨哈瓦特;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未经阿里·萨哈瓦特;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03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平井测井仪器机械保护装置
- 下一篇:塑料扣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