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流式深度润滑油净化器滤芯无效
申请号: | 90101748.5 | 申请日: | 199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00C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16 |
发明(设计)人: | 孙克祯;孙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克祯;孙铭 |
主分类号: | B01D39/18 | 分类号: | B01D39/18;D21J3/04;B01D29/31 |
代理公司: | 大连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郭丽华 |
地址: | 11601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流式 深度 润滑油 净化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材料,特别是用于汽柴油机润滑油净化的过滤材料。
目前对汽柴油机润滑油的处理方法一般是采用200目铜网加滤纸制成的滤芯,也有采用非金属滤芯的如波纹纸和高温纤维滤纸等。为了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人们在柴油机上设置一种用波纹纸制造的旁通式润滑油过滤器,由于滑油在高温条件下易氧化,经波纹纸旁通后的润滑油回到机器的油底壳里,从而增加了滑油的二次氧化时间导致过早变质。上述的金属滤芯和非金属滤芯均是单纯地过滤润滑油中的杂质(包括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其过滤后的细度在10μ以上,运行一段时间(或公里)后因理化指标下降仍要更换润滑油,否则会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过滤润滑油使其净化达标的同时还使其各项理化指标也符合规定标准的全流式净化器滤芯。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用于汽柴油机润滑油净化的全流式深度润滑油净化器滤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木屑(9~36目)、植物纤维(8~12毫米)及其辅助材料制成的,其配比如下(按重量份数):
木屑 100
植物纤维 60~70
辅助材料 3.35~6.5
其中3.35~6.5份的辅助材料包括有氧化铝、氢氧化钡、磷酸钠、氢氧化钾、润滑油的抗氧化剂、抗凝剂及防腐剂,它们在滤芯中的分配如下(按重量份数)
氢氧化钾 1.5~2.0
氢氧化钡 0.5~1.5
氧化铝 0.7~2.0
磷酸钠 0.35~0.4
抗凝剂 0.1~0.2
防腐剂 0.1~0.2
抗氧化剂 0.1~0.2
本发明滤芯的制备方法a先将木屑及植物纤维用碱进行予处理,b将予处理过的木屑和植物纤维在水中混合搅拌均匀经水饱和后过滤,c将过滤所得之固体置于模具内加压成型,d模压成型的滤芯加辅助材料后带模干燥。
本发明滤心的成型装置,一端设有大于其直径的堵头、另一端可插有经销孔固定的过渡管外径与滤芯内径相同的筒壁上设有若干小通孔的芯管上套有两个内径稍大于芯管外径、外径与滤芯相同的圆环形模板一起置于壁上设有小通孔、固定的一端可伸入顶杆的另一端有活动千斤梁的外模筒内。
本发明的滤芯是由植物颗粒、植物纤维及辅助材料制成的。本发明采用主要原料之一的植物颗粒如木屑作为滤芯的骨架。因木屑吸收水分后体积膨胀而干燥后又收缩,利用这个原理将其充分被水饱和后制成所需的形状,经干燥使水分蒸发后木屑间则存在许多空隙,因此可作为过滤的材料。但是该过滤材料的阻力和流量主要取决于木屑颗粒的大小。当颗粒太小时其阻力太大,满足不了发动机最低供油量;当颗粒太大时其间隙太大,保证不了滤液残留杂质的细度。因而选择9~36目的木屑比较合适。
另一个主要原料为植物纤维,其可以是木纤维也可以是棉纤维,其主要作用是相当于木屑的“粘合剂”,由于这些无数的纵横交错的纤维存在能使木屑组成一个固定的形状。该固定形状物体的强度取决于植物纤维的长度和数量。当植物纤维长和数量多时,其构成的物体强度高;但是植物纤维太长及数量太多,会使物体过于致密导致阻力太大。因而选择植物纤维长度在8~12毫米数量为木屑重量的40~50%(重量比)较为适宜。
本发明滤芯中所加的辅助材料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氧化铝、磷酸钠、润滑油的抗凝剂、防腐剂及抗氧化剂。其可分为两类,其中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氧化铝、磷酸钠为碱类或碱性物质,其可中和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使其PH值增高接近中性,避免对柴油机的腐蚀。另外氢氧化钡还可与含氯的有机物反应,使之生成无腐蚀性的有机物。氧化铝还可使润滑油的粘度增加。另一类如润滑油抗氧化剂、抗凝剂及防腐剂,不仅可弥补因运行中化学变化而逐渐消耗掉的部分,调整润滑油的理化指标;另外还具备分散作用,其可破坏油膜使包裹在其内的杂质游离出来,以便于将该杂质除掉,保证滤后残留物的细度。这些辅助材料的总加入量为木屑重量的3.35~6.5%(重量比)。其中:氢氧化钾为1.5~2.0%,氧化铝为0.7~2.0%,氢氧化钡为0.5~1.5%,磷酸钠0.35~0.4%,抗氧化剂、抗凝剂、防腐剂均为0.10~0.20%。为保证滤液残留物的细度不超出规定标准,上述不溶于水物质的颗粒细度均在5μ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克祯;孙铭,未经孙克祯;孙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17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电式燃具熄火保护用热电偶
- 下一篇:记录信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