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字符的图元输入方法及其键盘无效
申请号: | 90101940.2 | 申请日: | 199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27B | 公开(公告)日: | 1992-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共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共鸣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伟刚,匡少波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字符 输入 方法 及其 键盘 | ||
本发明涉及字符输入方法及其输入设备,更准确地说,本发明涉及对字符或符号的形状特征进行组合,并利用这种组合来输入字符或符号以及所使用的键盘。
现有的计算机键盘是以英文打字机键盘为基础,增加了若干编辑键和功能命令键而成的。这些键盘中,有的为52键,如Apple计算机;有的为83键,如IBM-PC计算机;有的为101键,如PS-Ⅱ计算机;有的键数还要多。由于键数多给键盘的小型化带来困难,或者即使小型化了,由于键距小,容易误触而不利于操作,使实用性受到影响。而使用现有键盘输入字符的方法主要是以字符与键一一对应的直接输入法,尽管直观,但是,这种直观所付的代价不仅是键盘的键数要随输入的字符数而增加,而且键盘上各个键的键面标示要随输入字符集的改变而改变,不仅使键盘难以小型化,而且输入大的字符集或改变输入字符集尤为不便。
中国专利86104850号所公布的“安子介式编码输入的多功能语言文字处理装置-安子介式写字机”的发明专利就试图解决所述的问题。它提出一种20个键的小键盘,在每一键的键面上标示了二个字母、一个数字或标点符、以及其它图形或文字。这种键盘仅管减少了键数,但也只能直观地输入键面上标示的字符,对于键面上没有标示的字符必须用编码的方法来输入,要记住这些编码是不容易的。如果要直观地输入其它国家的文字,必须更换键面标示符,这对于多国文字的处理也是很不方便的。
汉字的输入是个难题。用现有标准英文键盘输入汉字更是困难。用拼音输入,重码太高,不能盲打。用六百多个汉字部件分别标在各个键上来实现拼形输入,键数太少,键盘难以容纳。但是,从中优选出一百多个常用部件分组标在字母及数字键上,也能拼形输入,中国发明专利85100837号所公布的“优化五笔字型编码法及其键盘”就是这样做的。由于用一个字母代表几个部件,几个不同的部件相拼难免有重码,为了减少重码,只好调整每个键上部件的组合,这必然使形状相差很远的几个部件放在一个键上,要记住一百多个部件在键盘上的位置是很不容易的。五笔字型输入法列出了一百九十多个常用部件,其他部件用哪个字母代表,也要死记。重码问题仍未解决,还必须用“字型”与“末笔”组合成识别码来区分重码,操作的时候太费脑子。
用现有标准英文键盘输入图形符号也很不方便。键盘上没有相应图形的标示,要输入标定图形(如半导体三极管的符号图形),只能用字母或数字代表。将图形粘在键面上,更换图形就麻繁。将图形与代号的对应关系显示在屏幕上,减少了屏幕绘图的有效空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输入英文、俄文、阿拉伯文、又能输入日文,朝文、中文等多国文字符号,还可以输入各种图形符号的直观、简便、通用、灵活的输入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需十几个键的键盘,使用这种键盘无需死记硬背组合编码就可直观地输入ASCII码字符、法文、德文、俄文、阿拉伯文、日文、朝文、中文等多国文字符号及各种图形符号,而无需改变键面标示符。
现有键盘的键面上标示的是要输入的字符,字符多必使键数多,改变输入字符,必然要改变键面标示符。对各种文字符号形状研究的结果表明:各国的文字符号形状虽然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国家的文字符号都可归结为由等简单图形组合而成,不同字符包含的简单图形的数目及方位各不相同。如果用这些简单图形在各种字符中可能出现的方位图标示键面,那就可以按照字符形状直接看出该击的键位,而无须死记编码。而且多国文字的输入也无须改变键面标示符。为便于字符串的输入,必须增加一个“空格符”。我们可以用一个虚线方格图来代表。为了指示二个图形的组合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还必须增加一个组合方式指示符。可以用虚线双格图表示二个图形是按左右结构组合。因此,我们可以用囗凵|·,等图形在字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方位图标示键面,按照字符的组合图形及组字方式击键输入各种字符。
由于图形凵在字符中只出现四种不同的方位凵冂匚,图形1在字符中也只出现四种不同的方位|-//,图形在字符中常有八种不同的方位,图形囗,只有一种可能出现的方位。因此可以将它们看成是构成字符的基本单元-图元,所有字符都可看成是这些图元的组合,按照组合图元击键就可输入各种字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共鸣,未经杨共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19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头孢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防水防火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