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小T形管的成型工艺及模具无效
申请号: | 90102177.6 | 申请日: | 1990-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09A | 公开(公告)日: | 1991-10-16 |
发明(设计)人: | 涉国恩;王富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机械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C23/12 | 分类号: | B21C23/12;B21C25/02 |
代理公司: | 太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金庆,张志祥 |
地址: | 03005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小 成型 工艺 模具 | ||
本发明属于金属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中小T形管件的成形工艺及成形模具。
苏联的发明专利1196062和1076163分别阐述了一种不同的工艺方法和一种模具制做T形管。1196062的发明专利用焊接与金属压力加工的工艺方法制造T形管,是将管坯焊接成一个T形管,经热处理和用一个带弧形的模具,在管坯焊接处,利用塑性变形拉伸接管,将焊缝从应力集中区消除,延长焊管的使用寿命。1076163的发明专利是用管坯制做T形接头,采用上下阴模及管坯内装的凹凸模。首先对管坯进行预成形,把加热到成形所需温度的管坯套在凹凸模的支承杆上,上模下行,管坯内的凹凸模固定不动,此时,管坯局部发生凸起,上模上的凸模对凸起部分冲孔,同时,管坯内的凸模对冲孔进行翻边,因翻边高度不够,取出管坯内的凸模加件增加高度,再次合模进行翻边。其中在冲孔和翻边的同时,上下模闭合处有许多孔,这些孔由软管连接起来组成润滑冷却系统。
上述发明对于制造大管径的T形管件较使用,但对于中小管径制造T形管件非常困难,工艺复杂难以实现,首先是管坯内的零件就难以装卡进去。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缺陷,解决了中小管径制造T形管件的成形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的工艺及模具,提高中小T形管件的生产率和生产质量。
本发明是利用压力加工工艺,在压力机上由管坯制做T形管件。
图1是本发明模具的结构图和T形管件最终成形时的状况。
图2是本发明模具的液压系统。
图3是本发明T形管件的变形图。
本发明首先将所需成形的直管坯内充满填料14,填料可以是软金属铅、可溶性盐类或石蜡。将充满填料的管坯装入下凹模6模腔内,上凹模9在压力机垂直方向单一力作用下下行与下凹模闭合,产生合模力,其值等于油缸3的调整压力,合模力的调整由附图2中的液压系统控制,调整至工作所需压力状态,便可以保持恒定不变。在上下凹模闭合后,上模板12随着压力机继续下行时,滑块7便会在左右滑座4上和上模板12上产生滑动,使凸模15从两侧沿轴向以相同的推挤力相对推挤管坯。模腔内的管坯和填料在两端凸模的推力作用下,便会从上凹模9上开设的径向孔中挤出,在管坯成形过程中,挤出高度可根据具体要求,由放入模腔内的管坯初始长度确定,不会受材料本身塑性指标的影响,当挤出高度达到要求时,上凹模9上行,工件便由顶料杆11顶出,取出工件,切掉管头,加热去除管内填料即可得到所需的T形管件。
从图3可以看到,在T形管的成形过程中,当变形进入到中间稳定状态时,只有在相贯线处的圆角R过渡部分是变形区,而水平方向的两侧圆管Ⅰ、Ⅱ部分是传力区,垂直方向的圆管Ⅲ部分是不变形区。因此,只要金属管坯的塑性能够完成R部分的变形,这种管材便可使用。由于金属管在变形区受三向压应力作用,使得其变形程度极限值很大,所以除有色金属直管外,对于碳钢,合金结构钢和不锈钢等工业塑性材的管坯,都可以利用该工艺制做T形管。
利用本工艺制做T形管,由于管坯内始终有填料作压力支承物,所以在变形过程中,其金属纤维组织连续地沿管件外形的轴线方向分布而不被切断,管件的机械性能指标高,管件不会出现镦粗现象,且三个方向上的管壁厚度均匀无裂缝,拐弯处光滑自然。另外,填料和金属管同步运动,所以管内壁光滑,没有机械划伤等缺陷。
采用本工艺制做T形管件,在压力机上一次挤压成形,工艺程序简单,设备投资及能源损耗小,管件成本低,生产率和生产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材料利用率达98%以上。
用本工艺制做T形管件的模具由图1可看出。该模具由模套、上下凹模、左右凸模、左右滑座、左右滑块、上模板和活塞油缸及其它部件构成。模具里装有一油缸3,上凹模6与活塞杆17采用刚性连接,活塞杆17装在油缸3内,杆下装有压簧18,杆上装有橡皮密封圈19和密封盖20防止泄油。在非工作状态下,活塞17在压簧18作用下,使下凹模6处于最高位置。上模柄10与上模板12中间开有一孔穿过上凹模9与模腔连同,孔里装有一顶料杆11。上凹模9上的孔为T形管件的成形孔,其孔径大小根据管坯的管径而定。两侧的圆柱形凸模15的一端分别由两侧凸模固定板16与两侧斜面滑块7固定在一起,滑块7的斜面装入滑座4的斜面导轨8槽内,滑块7的上平面与上模板12的下平面采用燕尾槽结构结合。在压力机的作用下,滑块7可沿上模板水平滑动和沿滑座4斜面向下滑行。随之,两侧凸模15沿模腔作水平相对推挤。左右滑座4上半部为一斜面,模套5套在左右滑座4上成为一整体,加强模具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机械学院,未经太原机械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21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蒜液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无压热水锅炉自动启闭控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