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复合纺丝组件无效
申请号: | 90102556.9 | 申请日: | 199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17A | 公开(公告)日: | 1991-11-20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建昌 |
主分类号: | D01D4/00 | 分类号: | D01D4/00 |
代理公司: | 大连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郭丽华 |
地址: | 11604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复合 纺丝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制造复合纤维的设备,特别是用于喷丝头的组件。
在〈合成纤维〉杂志(1990年第一期)中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较先进的复合纺丝组件,它是由上盖板、滤网、支承板、分配板、复合板、喷丝板及外圈等组成的,其不足之处仅采用单一的滤网过滤,结构复杂泄露点多,制造困难费用高,死角及滞留区多影响熔体及纤维质量。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进行平面、立体复合过滤的制造高质量复合纤维的喷丝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用于制造复合纤维的新型复合纺丝组件,它是内设有喷丝板的外圈与下面设有滤网的上盖板通过联接件相连,其特征在于:上盖板由竖直隔板分成两个分别设有熔体入口的内可置有石英砂的熔腔,其向下的两个半环形的开口通过滤网与复配板上部的两个各自独立的分配区相对应,两分配区交错各通过开口向上的竖直导孔与偶数个开口向下的环形凹槽中相间的环形凹槽封闭端相连,复配板开口向下的凹槽与下面喷丝板复合区上的竖直导孔相匹配,且它们间的隔离环底平面与下面的喷丝板导孔有一定间隙,复配板开口向下的凹槽端部可设有复合咀。
本发明主要是由上盖板、滤网、复配板、喷丝板及外圈等组成。上盖板内有开口向下的由竖直隔板分成两个互不相连通的熔腔,每个熔腔上部都设有纺丝熔体入口的通孔。来自挤出机的两种组分,分别通过上述两个通孔进入两个熔腔内,该腔内可置有石英砂,熔体经过该石英砂层时进行立体过滤和进一步混合。在上盖板的下面设有滤网,其为与上盖板形状相对应的不锈钢滤网。纺丝熔体经过上述平面、立体两次复合过滤,使其内含的杂质几乎完全除去,避免了纺丝中的杂质缺陷。位于滤网下面的复配板在与上盖板熔腔相对应的部分设有偶数个开口向下的环形凹槽,这些凹槽以与上盖板熔腔隔板相对应的中心线为分界线将复配板上面分成两个各自独立的分配区,两分配区交错各通过开口向上的竖直导孔与开口向下的相间的环形凹槽封闭端连通,使复配板的环形凹槽奇数部分可与上盖板某一个腔相连通,而偶数部分则可与上盖板的另一个腔相连通。上述两个腔内的熔体在该分配系统中互不相遇,经过各自的环形凹槽逆向均匀地进入喷丝板上部的复合区,复配板每两凹槽间的隔离环底平面与喷丝板导孔有一定的使熔体通过的间隙,将复配板上相邻凹槽中不同熔体在喷丝板导孔入口处复合在一起,并由喷丝板下面的喷丝孔喷出成为复合纤维,该复配板开口向下的凹槽端部可设有复合咀,其与下面的喷丝板上竖直导孔相匹配。上述喷丝板位于底部设有与喷丝板复合区相对应的底孔的外圈腔内,该外圈作为组件的壳体包容其它部件,并由连接件将其与上盖板连接构成一个整体。
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图1的B-B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复配板与喷丝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中复合咀为圆环形截面的示意图。
图5a′是与图5a相对应的同心圆皮芯型复合纤维的截面图。
图5b是本发明中复合咀为偏心环形截面的示意图。
图5b′是与图5b相对应的偏心圆皮芯型复合纤维的截面图。
图5c是本发明中复合咀为多瓣形截面的示意图。
图5c′是与图5c相对应的裂瓣型复合纤维的截面图。
图5d是本发明中复合咀为孔板形截面的示意图。
图5d′是与图5d相对应的海岛型复合纤维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建昌,未经宋建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25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