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笼多极三相交流电动机及其起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0103022.8 | 申请日: | 199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54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陈传瓒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传瓒 |
主分类号: | H02K17/18 | 分类号: | H02K17/18;H02K17/14;H02P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极 三相 交流电动机 及其 起动 方法 | ||
1、一种多笼多极三相交流电动机,其特征是:(a)将现有的三相交流电动机的转子绕组结构,由原来的单一鼠笼型改进为多鼠笼型;(b)将现有的三相交流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结构,由原来的单一绕组单一种极数改进为单一绕组多种极数。
2、一种多笼多极三相交流电动机的起动方法,其特征是:选择好转子绕组多鼠笼结构的具体笼数,再选择好定子绕组单一绕组多种极数结构的具体极数,进行设计,然后两者配合进行电动机的起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笼多极三相交流电动机,其特征是:(a)转子绕组的多鼠笼结构主要有二笼、三笼和四笼三种类别,对于特大功率的电动机,还可制成为更多的笼数;第一笼位于转子铁芯园周最上层,其槽形为园形槽,槽开口较宽;第二笼位于第一笼的下层,其槽形也为园形,槽开口窄,当转子绕组结构为二笼时,则第二笼槽形为瓶形或近似瓶形;第三笼位于第二笼的紧下层,槽形为瓶形或近似瓶形,槽开口窄;第四笼位于第三笼的紧下层,槽开口窄,其槽形为瓶形或近似瓶形。(b)当转子绕组结构为二笼时,两笼可分别为独立体,相互间在铁芯园周上相隔一个齿距,或者由一窄沟连通为一体;当转子绕组结构为三笼时,其中第一笼和第三笼由一窄沟连通为一体,第二笼为一独立体,两者在铁芯园周上相隔一个齿距;当转子绕组结构为四笼时,第一笼和第三笼由一窄沟连通为一体,第二笼和第四笼由一窄沟连通为一体,两者在转子铁芯园周上相隔一个齿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三相交流电动机,其特征是:转子绕组第一笼导条及端环采用熔点高、热容量大和电阻系数很高的特殊材料制成,其铁芯两端的端环离开铁芯有一个距离;第二笼导条和端环采用黄铜制成,其铁芯两端的端环离开铁芯也有一个距离,但较第一笼端环的相应距离为小,或者端环紧靠铁芯;第三笼和第四笼的导条和端环均采用纯度高的紫铜制成,其铁芯两端的端环均紧靠铁芯;当转子绕组结构为二笼时,第二笼导条及端环的材料为紫铜,端环紧靠铁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三相交流电动机,其特征是,定子绕组结构为单一绕组,但绕制联接成具有多种极数,有二极数、三极数和四极数三种类别,这种单一绕组多种极数的绕组的设计,可依据“极幅调制”、“矢量法”和“电磁空间”法中的任一种方法推导进行,其推导方法不属本专利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三相交流电动机,其特征是,定子绕组也可制成为两套绕组,其中最高极数和基本极数属于一套绕组,中间的第二高极数或者第二和第三高极数属于另一套绕组,前者的电流密度按正常法则选取,后者的电流密度可取得高。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多笼多极三相交流电动机的起动方法,其特征是:就异步电动机而论,二极数的定子绕组可以配用转子绕组二笼、或者三笼、或者四笼的结构,三极数和四极数的定子绕组也都可以配用转子绕组二笼、或者三笼、或者四笼的结构;就同步电动机而论,转子绕组即阻尼绕组的结构均制成为二笼,而单一的定子绕组,则绕制成为二极数、或者三极数、或者四极数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多笼多极三相交流电动机的起动方法,其特征是:选择好转子绕组笼数和定子绕组极数的配合,进行设计以后:(a)当定子绕组为二极数时,则首先向高极数的引出线接入三相电源起动电机,待转子转速接近这个极数的同步转速时,立即将这个极数的引出线从电源断开,而改接入基本极数的引出线,从而迅速达到电动机的额定转速;(b)当定子绕组为三极数时,则首先向最高极数的引出线接入三相电源起动电机,待转子转速接近这个极数的同步转速时,立即改接入第二高极数的引出线,待转子转速接近这第二高极数的同步转速时,再立即改接入基本极数的引出线,从而电机迅速达到额定转速;(c)当定子绕组为四极数时,则首先将三相电源接入最高极数的引出线,其次改接入第二高极数的引出线,再其次改接入第三高极数的引出线,最后接入基本极数的引出线,电机迅速达到额定转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三相交流电动机,其特征是,电动机可运行二种、三种或者四种转速,形成为一台单绕组多速电动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三相交流电动机,其特征是,转子绕组第一、第二两笼的导条和端环,还可起到冷却作用,构成为转子铁芯两端的内风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传瓒,未经陈传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30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