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氯体氯化法浸提金和银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0103384.7 申请日: 1990-07-09
公开(公告)号: CN1016970B 公开(公告)日: 1992-06-10
发明(设计)人: 石蒿高 申请(专利权)人: 吉林省地质实验测试研究所
主分类号: C22B3/16 分类号: C22B3/16;//C22B1100
代理公司: 地质矿产部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吴宝泰,彭文范
地址: 130012 ***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载氯体 氯化 法浸提金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应用载氯体和氯化物的酸性溶液浸提矿石及其它原料中金和银的湿法冶金法。

目前,矿山工业提炼矿石中金和银,通常采用混汞法和氰化法,汞和氰化物为剧毒物质,严重污染环境,有害人体健康,而对金具有强浸提作用的王水法、液氯化法、氯化钠溴水法都难以在矿山大规模采用,酸性硫尿法也未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奥大利亚采用含卤素离子源和氧化剂的热溶液浸提金和贵金属(AU8425022A),美国是先用热氯化铁-酸盐溶液溶解银,含银溶液分离冷却析出氯化银,留在固渣中的金再以氯气制备的次氯酸溶液溶解之,含金溶液分离后用二氧化硫还原金(US4662938);英国是用次卤酸盐(次氯酸钠或钾或钙)的热溶液浸提金和其它贵金属(GB2154221A);中国华南农业大学发明的(CN87103312A)则采用王水浸提,聚氨酯泡沫分离富集,对本二酚还原回收金。上述各法均与本发明载氯体氯化法不同。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方法之缺点,提供一种无毒不污染环境、易于矿山大规模采用、生产成本经济合理的浸提金和银的湿法冶金法。

本发明的特征是,采用载氯体和氯化物的酸溶液浸提矿石及其它原料中金和银。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金和银在矿石中主要以单质元素状态存在,且含量很低。我们应用含有活性氯的载氯体物质,对金和银有强烈的溶解作用,在氯化物和酸性溶液中,溶出的金呈氯金络离子(AuCl4)。银呈氯银络离子(AgCl2)。

载氯体是指其分子中含有活性氯离子,其活性氯离子具有强烈的氧化性质,在水溶液中与还原性物质能迅速发生氧化还原作用的化合物。我们试验能应用于浸提金和银的载氯体选自氯化异氰尿酸类和氯氨类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分子式如下:

上述化合物可用通式RCLn(n=1,2,3)表示,式中n为分子中含有的活性氯离子数目,R代表与活性氯离子相结合的有机结构体。RCLn化合物的共同特征是分子中含有[N_CL]化学键合作用,氯原子呈正价[CL+]状态,因而显示强氧化性质。三氯异氰尿酸含有三个活性氯原子,为最优的载氯体物质,其工业产品含有效氯大于85%。

氯化物为提供所需的氯离子[CL-],主要为氯化钠,浓度为0.5-15%,其它的氯化物如KCL、CaCL、FeCL3也有效用,从而克服了已有氯化法需大量消耗HCL的缺点。本发明浸溶金和银在微酸性至强酸度溶液中进行,酸度范围为[H+]=0.1-3mol,其酸度范围广,且具有微酸性条件的优越性。选用硝酸最佳,盐酸、硫酸或混合酸也可替用。

对于低硫和低碳酸岩的石英脉或氧化矿,一般情况下浸提溶液所需的硝酸浓度为0.1mol(pH=1),氯化钠1-10%(W/W),RCln为0.1-1%(W/W),能在室温条件下经数小时即可浸溶出矿石中解离的微金(银)体。根据矿石特性浸提金和银可采用全泥浸提法,选矿富集浸或选矿富集焙烧浸提,氧化矿堆浸工艺方法。针对特定矿区和含金银原料应从试验获得最合理的浸提工艺流程和浸提最佳条件。

载氯体氯化法浸取的贵液,可用活性碳吸附法,离子交换树脂法或聚氨酯泡沫塑料吸附法富集富集后可选用现行冶金工艺冶炼出金、银。

实施例1,取0.05克0.4-0.1mm砂金颗粒(约含Au80%、Ag20%)用40毫升载氯体溶液(HNO31%V/V,NaCl10%W/W,二氯异氰尿酸钠1%(W/W),室温下24小时内砂金颗粒被溶解完全。

实施例2,某富铁闪长岩型金矿,含Au12.37g/t(含TFe8.6%),经一段闭路磨矿(-200目75%),取1Kg矿粉于浸槽内,加4Kg载氯体浸提液(含HNO31%V/V;NaCl5%W/W;二氯异氰尿酸0.5%W/W),室温快速搅拌浸溶3小时的浸渣含Au4.36g/t,浸提率65.75%;浸溶4小时的浸渣含Au1.01g/t,浸提率92.06%;浸溶6小时的浸渣含Au0.92g/t,浸提率92.77%。表明4小时浸溶作用基本完成。

该矿原推荐的混汞+氰化联合流程为:原矿含金21.40g/t,一段闭路磨矿(-200目65%),先混汞作业,汞尾矿含金11.00g/t,再经氰化(氰化液1.0Kg/t,CaO3.0Kg/t)24小时,浸渣含金1.80g/t,总收率91.5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地质实验测试研究所,未经吉林省地质实验测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33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