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烟煤型煤自动内翻恒温茶水炉无效
申请号: | 90105888.2 | 申请日: | 199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05C | 公开(公告)日: | 1996-08-21 |
发明(设计)人: | 关正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H1/18 | 分类号: | F24H1/18;F24H9/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纪纲 |
地址: | 630045***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烟煤 自动 恒温 茶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恒温式茶水炉,是适用于无烟煤型煤的一种自动内翻开水的恒温茶水炉。
现有的茶水炉具一般只有一个盛水筒,因而受热面积小,而且传热较差,且燃烧不完全,故热效率低,污染大气,且不能保证恒温供应开水,在GG86202065中公开了一种双胆开水炉,它是在通常的开水炉所具有外筒里面增加一个盛水内筒,两筒之间形成环形烟道,其不足之处是仍然存在燃烧不完全热效率低,污染大气,且不能保持连续供冷水,不能恒温连续供应热水,结构也较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燃烧更充分,热效率高,大气污染小,且能保持连续供冷水和恒温热水的无烟煤型煤自动内翻恒温式茶水炉。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
无烟煤型煤自动内翻恒温茶水炉由炉膛、炉胆、锅筒、炉门和炉排等组成。在炉膛内炉门上方固有一弧形炉拱,使上升的烟气以及随烟气上升的煤尘撞击炉拱,从而延长了烟气流程稳定炉膛温度,并使飞灰含碳进一步燃烬,在炉膛内,炉胆底部内侧壁固有一层卫燃带,以使燃烧强化,在炉拱上方炉胆壁之间有对流管束,在对流管束的两边最外侧最上一根对流管上和与该对流管对应的炉胆内壁之间各固有一倾斜的助片管和一倾斜的隔板,以使炉胆内的外围上升的烟气和煤尘受阻,边壁上积尘自动落下,并使烟气导向炉胆中部横向冲刷错排对流管束及其上方的内筒并对其加热。在锅筒的上部接有一冷水箱,锅筒内中部有隔流板,隔流板上有一下降管伸到锅筒下部,使锅筒上部予热的水能经下降管进入锅筒中下部被加热,在炉胆内,对流管束上方有与锅筒相通的内筒,内筒外壁与锅筒内壁之间有环形烟道,进行双面传热,使传热强化,提高其热效率。内筒内固有开水筒,开水筒的上方与内筒相通通向大气,其下端接有开水出口。冷水箱设有一进水浮球阀,以便自动加入冷水,控制一定水位高度,保证开水温度恒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冷水经冷水箱进入锅筒上部,由环形烟道预热经下降管进入锅筒下部吸收炉膛辐射热后,经对流管束由炉膛出口烟气冲刷和炉拱进行加热,到锅筒中部进入内筒,水在内筒中又经环形烟道如热、沸腾,因开水比重小,在重力差作用下,使沸腾水自动涌入开水筒,由于有环形烟道不断加热和内筒高温水作用,使开水筒内的水保持长时间恒定,且因进水浮球阀的作用,保持冷水和开水的水位高差不变,故能保证连续供应开水。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局部剖视图;
图3为炉拱的俯视图;
图中:1-炉膛、2-对流管束、3-开水出口、4-开水筒、5-炉胆、6-锅筒、7-排气管、8-进水浮球阀、9-冷水箱、10-隔流板、11-炉拱、12-炉门、13-炉排、14内筒(翻水层)、15-下降管、16-排气管、17-调接螺母、18-卫燃带、19-肋片管、20-隔板-水流程--烟气流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由炉膛1、炉胆5、炉门12和炉排13组成,在炉膛内炉门上固有一弧形炉拱11,在炉胆底部内壁有一层由耐火材料制成的卫燃带18,在炉拱上方炉胆壁之间有对流管束2,对流管束与锅筒相通,在对流管束的最外边的最上排一根对流管上和其对应位置的炉胆内壁上分别固有一肋片管19和隔板20,如图2所示;锅筒上部有一冷水箱9,冷水箱内设有进水浮球阀8,锅筒中部一隔流板10,其上有向下的下降管15,在炉胆内对流管束上方固有一与锅筒6相通的内筒14,内筒内固有一开水筒4,开水筒的上方与内筒相道(可以使开水筒上端略高于冷水水位),其下端接有开水出口3。
为了使炉膛内的燃烧更好,可以将炉拱做成有孔或缝的花拱,如图3所示,花拱的曲率半径与炉胆的半径相等,花拱的开孔率(开孔率=开孔表面积÷炉拱表面积)最好为50%,炉拱到炉排的距离可根据不同煤质进行调整,如0.5T/h的茶水炉,其炉拱到炉排的距离可通过调整螺母17调整到400mm左右。卫燃带18的高度可与其炉膛内的一般所加煤的厚度相等,卫燃带的厚度为75~35mm。
为了使肋片管和隔板上的煤尘、飞灰不堆积,而自动落下,在肋片管和隔板之间有一窄缝,肋片管和隔板的倾斜角度均大于50°,即a>50°。
为使锅筒下部水中空气更好排出,在隔流板10上接有一向上排出的水面的排气管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未经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58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遥控模型直升机放线方法
- 下一篇:meso-四苯基卟啉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