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消化高蛋白植物性婴幼儿代乳粉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0106013.5 | 申请日: | 199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31A | 公开(公告)日: | 1991-08-14 |
发明(设计)人: | 葛世军;张龙翔;白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C11/10 | 分类号: | A23C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博宁 |
地址: | 10087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化 高蛋白 植物性 婴幼儿 乳粉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婴幼儿食用的预消化高蛋白植物性代乳粉的制造方法。
预消化高蛋白植物性婴幼儿代乳粉是指供婴幼儿食用,以植物性原料,如大豆、大米、小麦和植物油等为主要原料,采用酶工程技术预消化处理原材料中蛋白质和淀粉,使之转化为易于消化吸收的改性蛋白质及淀粉糖后所制造的代乳粉。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都有千万计的婴儿出生,而且,城市婴幼儿四个月内的断奶率高达60%左右,即使在农村也有30%左右,这样婴幼儿食品的需要量很大。但是作为婴幼儿母乳主要代乳品牛乳的产量却很有限。据有关方面估计,即使把全国所有生产的牛乳全部用来喂养婴幼儿,也只能满足需要量的50%,因此植物性代乳粉的需要量很大,目前市场上已有许多植物性代乳粉,其中比较有名的有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制的5410配方为基础生产的代乳粉、代乳糕等,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的大豆代乳粉,及高蛋白米粉等。这些产品的出现,部分地缓解了婴幼儿食品短缺的现状。但这些代乳粉也存在许多缺点,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如下几点:1>、大多数代乳粉均以大豆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以大豆粉形式直接加入到代乳粉中,由于加工条件的限制,加入到代乳粉中的大豆粉均含有大量不能被婴幼儿吸收的多糖及碳水化合物,婴幼儿食用后易出现粪便松散、恶臭等症状。其次,由于大豆蛋白质含有热稳定性极高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而加工条件又不足以使它们完全失活,因此,常残存有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婴幼儿食用后易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2>、代乳粉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大米及小麦的淀粉,经加工后转化为糊化淀粉,增加了消化性,但代乳粉在储存过程中,糊化淀粉又重新转化为难以消化的老化淀粉。3>、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看,大多数婴幼儿代乳粉中蛋白质含量及种类分布均不太合理,一部分代乳粉的蛋白质以大米和小麦蛋白质为主,而这些蛋白质又是质量较差的谷物蛋白质。另一部分代乳粉则以大豆蛋白质为主,除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外,大豆蛋白质本身还结构紧密,难以消化,因此可消化性较差。4>、大多数代乳粉在食用前仍需要加入一定量的蔗糖作为甜味剂,这样不仅增加了喂养费用,而且也破坏了营养素平衡,不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因此有必要研究高质量的植物性婴幼儿代乳粉。
针对这些问题本发明直接采用低胰蛋白酶抑制剂残存大豆分离蛋白质为原料,并辅之以预消化处理,这样不仅除去了对婴幼儿生长发育不利的大豆多糖和其它碳水化合物,以及对婴幼儿有害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而且用酶工程技术控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质提高了大豆的可消化性。本发明还采用酶法预消化处理大米及小麦面粉,使之转化为易被婴幼儿消化吸收的以麦芽糖为主的淀粉糖,这样不仅避免了淀粉原料的老化问题,而且提高了代乳粉的自身甜度,食用前不需再加入其它甜味剂,代乳粉的甜味也较好,因此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困难。
用本发明生产的植物性代乳粉的组成有如下特点:
蛋白质含量在16-19%之间,其中预消化大豆蛋白质占40-60%,大米或小麦蛋白质占60-40%。
脂肪的含量在9-10%之间,其中高级大豆油占70-90%,大米或小麦脂肪占10-30%。
碳水化合物含量为60-80%,主要以麦芽糖、葡萄糖为主的淀粉转化糖构成。
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含量为2-4%。
维生素的含量是母乳的1-2倍。
大米及小麦蛋白质中赖氨酸及色氨酸的含量偏低,因此按一定比例将大豆蛋白质和大米或小麦混合起来,蛋白质氨基酸的化学分数从大米的0.5,小麦的0.28,大豆的0.56,提高到0.60左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明显提高。大豆蛋白质中含有大量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目前生产的大豆蛋白质中残留有20-40%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婴幼儿食用后易产生消化不良等症状,本发明采用改变分离蛋白质工艺条件,并用固定化胰蛋白酶亲和层析的方法,除去了残留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将其转化为易于消化吸收的改性大豆蛋白质,提高了大豆蛋白质的可消化性。所用蛋白酶可以是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凝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或无花果蛋白酶等。改性程度(预消化率)控制在20-8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60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语音作二次拨号的装置
- 下一篇:无电池两用手电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