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推式锄割两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0106400.9 | 申请日: | 1990-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570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4-29 |
发明(设计)人: | 解志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解志庆 |
主分类号: | A01B1/06 | 分类号: | A01B1/06;A01D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0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推式 两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人力装置。
在90年4月11日公告号CN2055666V中公开了一种专利技术名称为锄割器。它的目的是收割小麦或水稻等,又可换掉刀片安上锄头来锄地,构成是通过大轮传动带动刀片水平旋转。不足之处是收割部分对田地的高棵作物效果欠佳,锄地部分对大田的高低不平等不规则现象不能象人使用锄头那样灵活地适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适合田间的高低棵作物的收割和具有灵活的锄地功能之手推式锄割两用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本装置好象一部独轮小车,而在小车的两手握的车杠上安上锄割刀用来收割和锄地,所不同的是本装置的两个直杠相对独轮可一同或不同运动,包括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平面上,这是由于装置的前端部分的构造,如图19:两个轴承02的外环与独轮01固定,两个内环与两个轮轴03固定则两轮轴03可一同或不同转动。而轮轴03的另一端与直杠铰接,则两直杠又可在垂直于轮轴03的转动平面上运动。至此,解决了锄割刀13的上升、下降、左行、右行问题。为了适应田中垄台的坡度和保证锄割刀刃端等于或低于刀背端的高度,需要锄割刀在竖直平面上能转动和其本身能下降、上升,而直杠本身的构造解决了上述问题如图21:
当手握制动手柄16时,由于握力F的作用则制动芯14脱离连接04,在这同时制动手柄16顶住了外环管07,这样直杠除连接件04以外的所有组成部件都在轴承05的作用下可绕其轴向转动,则也达到了锄割刀13的转动,这是因为锄割刀13,刀柄11、12通过刀架件110固定于可转动件06上,如图20、22。
当手握外环管07的右端部时,力F消失则制动芯14在弹簧15的作用下端部插入连接件04中,则此时直杠中唯外环管07可转动,而齿轮08固定在外环管07上,而齿轮08与刀柄件11、12中的齿条部分啮合参见图11、22,那么若外环管07转动则齿轮08转动则带动刀柄11、12锄割刀13上升或下降。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构造简单,有充分的灵活功能以保证适应田间的工作;
2、闲置期可挪做它用即拆掉刀架件10,在两直杠间加一支撑杆件即是一部独轮小车而可使用。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均为示意图):
图1为独轮01的主视及剖视图;
图2为轴承02的简化图;
图3为轮轴03的三视图;
图4为连接件04的二视及剖视图,该件与03铰接;
图5为轴承05的简化图;
图6为可转动件06的主视及剖视图;
图7为外环管07的二视图;
图8为齿轮08的二视简化图;
图9为杆端件09的二视及剖面图;
图10为刀架件10的三视图;
图11、12为刀柄11、12的主视及剖面图;
图13为锄割刀13的三视图;
图14为制动芯14的主视及剖视图;
图15为弹簧的简化图;
图16为制动手柄16的二视图;
图17为铰接杆件17的二视图;
图18为制动手柄支点固环,也是16的轴;
图19为构件01、02、03的装配图;
图20为构件06、10、11或12、13的装配图;
图21为直杠的装配图及剖视图,其中拆下构件10、11或1213;
图22为装置整体图,但没显示制动机构;
图23为装置侧面图;
图24为装置工作示意图。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如图22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解志庆,未经解志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64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