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食用菌无污染接种法无效
申请号: | 90106493.9 | 申请日: | 199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01C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益清;陈鹏飞;叶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汉寿芦苇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华,邓序刚 |
地址: | 4159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菌 无污染 接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的无污染接种方法。
接种是食用菌生产的关键技术,目前普遍使用的栽培袋接种方法有如下两种:一种是接种箱酒精灯火焰封口接种法(人不进入箱中,仅双手进入,无菌度稍度);另一种是接种室酒精灯火焰封口接种法(人进入室内操作,无菌度较低,因为人本身身体上的衣物有杂菌,口中空气有菌);以上两种方法的相同点都是在相对无菌的空间(即无菌空气的接种箱或接种室内)用酒精灯火焰及热空气封住原菌种瓶瓶口,阻止含有杂菌的空气进入原菌种瓶内。上述方法的技术成熟度不高,控制条件难以达到,一般技术的操作人员接种的成品率仅达60~70%(或污染率达到30~40%),即使是熟练的专家学者接种,成品率只也能达80~90%(或污染率达到10~20%),之所以如此,并不全是人的素质问题,而是受此技术本身极限的限制。这是因为,用火焰及热空气封口,由于火焰移动困难,火焰封住瓶口的时间不是全部,仅是整个接种过程的一半左右,菌种瓶要移动待到接菌的菌袋上方,即使原(有菌)种瓶不移动,采有接种铲将菌种铲入待接种菌袋中,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将菌种烧伤的可能,这样它存在着一个移动菌种瓶却无法封口而导致杂菌乘隙而入的可能和将菌种烧伤致死二个缺点。而且上述接种方法还存在如下缺点或不足:(1)酒精灯不能对待接种的塑料袋封口,待接种塑料袋敞开接入菌种时是杂菌入侵的时期,难以控制,敝开时间越长,接触有菌空气越多,污染率越高,所以对接种人员的操作技术和工作经验要求过高,给食用菌的推广普及带来了困难;(2)夏季高温时节接种,使用热源,极易使空气温度升高到40℃以上,所以高温死种现象难免;(3)生产中使用最多的接种室接种(人进入接种室内),由于外界空气难以进入室内(因含有杂菌),室内空气因为酒精灯用氧和人呼吸用氧,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对人的身体影响较大,常造成接种人员头晕目弦,呼吸困难,对菌种的生命力也有影响,常造成菌种萌发延迟;(4)同时由于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接种室(或接种箱)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之间存在较大的二氧化碳浓度梯度,只要稍有缝隙,空气将发生对流,外界有杂菌空气即进入即进入接种室内,使接种室或接种箱的无菌度降低,故污染率随接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接种成品率高,不需热源封口、且操作非常简单的食用菌无污染接种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具有一定正压的无菌空气经输送管送到接种双方的瓶、袋内,使接种双方的瓶、袋内充满无菌空气、接种双方的瓶、袋口周围形成一道动态的(向外流动的)无菌空气屏障。阻止杂菌的靠近,确保接种过程无杂菌侵入。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1)由于通过输送管将具有一定正压的无菌空气输送到原菌种瓶内和待接种袋内,使瓶内和袋内充满无菌空气,且瓶口和袋口周围形成一道动态的(向外流动的)无菌空气屏障,在接种过程中杂菌空气毫无入侵接种双方的可能,所以以接种过程无污染,成品率特高,几乎达到100%;(2)由于不使用热源,在夏季高温接种中,不会因此而使空气升温,所以不会发生因升温而死种现象;(3)由于具有一定正压的无菌空气经输送管送到瓶内、袋内以及室内,不存在二氧化碳等浓度梯度问题,所以接种室空气新鲜,接种人员工作舒适;(4)同时由于无菌空气不断进入室内,形成了瓶袋(接种双方)小空间的正压和接种室大空间的正压,空气将不断从接种的双方和接种室往外溢(流),所以采用该法接种的接种室(箱)密封条件要求相对较低,且菌袋的成品率与接种先后无关,故每次接种接种室可放置较多的菌袋,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5)另外由于本接种法的各个过程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无法被杂菌入侵的环境,所以操作人员的素质变得无关紧要,任何人只要临场培训3~5分钟,即可独立操作,并使接种成品率达到几乎100%的水平,给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带来了难以预料的乐观前景,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如下:接种室(或箱)按常规要求方法消毒,接种时用的手、工具及原种瓶口用75%的酒精擦洗,将具有一定正压的无菌空气通过如下方式获得:空气→空压机→除水→过滤除菌→无菌空气)经二根输送管引入室内的操作台,输送管可采用橡胶管或塑料管等,其中一根输送管(筒称A管)固定在铁架上,管口朝下,管口的高度根据需要可任意调整;另一根输送管(筒称8管)的管口中插入一根15厘米长的细铁丝(或细铜丝、铝丝等),铁丝的直径大小以无菌空气能顺畅流动为宜,将铁丝连同8管口弯成钩状,其目的是待接种时能方便的将8管口挂在原种瓶口内。接种时,将待接种塑料袋在A管下的无菌气流中解口或打扎,让具有一定正压的无菌空气经输送管(即A管)充入待接种塑料袋中,无菌空气再从袋中往外溢(流),使袋中充满无菌空气、袋口周围形成一道动态的(向外流动的)无菌空气屏障,将含有杂菌的空气排开,同时阻止杂菌空气靠近。同样将弯成钩状的8管挂在原种瓶的瓶口内,固定起来,让具有一定正压的无菌空气经8管充入瓶中,再从瓶口往外溢(流),使瓶中充满无菌空气、瓶口周围形成一道动态的(向外流动的)无菌空气屏障,将含有杂菌的空气排开,同时阻止杂菌空气靠近,然后将原种瓶靠近待接种袋横倒,使瓶口与袋口相近,用接种铲或其它工具将原种瓶中的菌种移入待接种袋中,完毕后在A管口下的接种袋上扎口,抽出A管口,继续下一个接种袋接种。以上过程都是在相对无菌的空气里、绝对无菌的小范围中进行的,所以不会发生污染,成品率特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汉寿芦苇科学研究所,未经湖南省汉寿芦苇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64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钴-60远距离治疗机的钴源抽屉
- 下一篇:复合氧化物超导薄膜